桐庐家长,您担心的这类小儿外科手术,在县

小儿疝气不用怕

医院普外科

开展日间微创手术

最快24小时就可以出院了

孩子少遭罪

父母少操心

当天入院

当天手术

第二天回家

近日,桐庐城南街道的王女士(化名)早在5年前发现女儿豆豆(化名)肚子上出现了时有时无、时大时小的包块,但并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就没有重视,觉得可能包块自己会消下去。最近,王女士发现女儿的包块逐渐增大,就带着女儿来桐庐医院外科就诊,外科副主任医师纪文健告诉她,孩子患的是小儿疝气,需要手术治疗。“我和他爸都得上班,最近单位事情又特别多,老人身体也不太好还需要照顾,孩子的病也不能耽误……”正当王女士左右为难,盘算着怎么去安排时间给孩子做手术时,纪医生告诉她一个好消息:“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这种全新的手术管理模式,24小时内即可出院。而且手术疤痕又非常小,肉眼不仔细看几乎看不出来。”术前,豆豆在门诊进行了全面检查,8月13日上午,王医院办理住院手续。当天下午,豆豆被推进了手术室,仅20分钟就完成了手术,经过术后观察和休息,第二天早上,王女士就为孩子办理了出院手续:“真没想到现在的手术这么安全、方便、快捷!”视频:豆豆第二天自行下地走路“日间手术是一种安全、高效、经济的新型医疗模式,患者在24小时内即可完成入院、手术、术后短暂观察恢复和办理出院,全流程最长不超过48小时。医院的停留时间,也减少了整体的住院花费。”桐庐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纪文健告诉小编,传统的腹沟疝修补术是在腹壁相应部位切开进行修补,术中经过各层腹壁组织,对患儿创伤大,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高位结扎,故复发率高。而小儿疝腹腔镜高位结扎术,只要微小切口便可修补,减少了大切口给患儿带来的创伤,并且降低了复发率。

什么是小儿疝气?

人们常说的疝气临床称为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小儿几乎均为斜疝,是小儿最常见的外科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小儿出生后不久,被发现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2

疝气是怎么形成的?

疝气是指体内的小肠、结肠甚至卵巢等器官组织,通过人体的间隙或缺损进入到另一个s位置。男孩的睾丸在出生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随之下移的腹膜形成鞘状突。在正常的情况下鞘状突是逐渐要闭合的,如果没有完全闭合就会留下一个管道,患儿腹腔压力增大(如哭闹、咳嗽、便秘、剧烈运动等)会使腹腔里的器官通过鞘状突凸出体表形成疝气。

女孩因圆韧带的发育过程也有鞘状突存在,所以也有发生疝气的可能。如果鞘状突闭合的只剩下一个孔道,仅可流过液体,我们叫精索鞘膜积液或者睾丸鞘膜积液。早产儿因为腹肌较薄弱,疝气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小儿得疝气的基础病因是鞘状突闭合不良,诱因是腹壁肌肉薄弱、腹腔压力增高等。

3

疝气有哪些危害?

可复性疝气一般不会影响小孩正常生活,但是疝内容物一旦发生嵌顿,小孩就会出现腹痛、哭闹不止,同时可能伴有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家属会发现小孩大腿根部的肿块质地变硬、触痛明显,无法回纳腹腔,嵌顿时间久了,皮肤可看到红肿,如果长时间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卵巢坏死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4

小儿疝气怎么治疗?

医生这样建议

6月以内的小儿,可暂时观察或实验疝带保守治疗。6月以上以及有嵌顿史的腹股沟斜疝,建议手术治疗,如果发生疝内容物嵌顿,无法手法复位,则需要立即行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两种,传统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和腹腔镜腹股沟内环闭合术。

建议:小儿疝气大部分不能自愈,随着病情拖延,疝气包块可能越来越大,给手术治疗带来难度,并且小儿疝气容易发生嵌顿,这可能给小孩带来生命危险,因此,建议小儿疝气都应该及早接受治疗。

文图丨朱海珊

排版丨综合办公室

审核丨俞林强

往期回顾

注意!这种病已经进入高发期,桐庐48岁男子突发...

新技术丨做了"乳腺手术"无需缝合,又不留疤,医院怎么做到的?

这种病一查就是晚期!在桐庐这类人群可以免费筛查了!

八一建军节,百名天使聚集一堂,在干一件业内大事!

中医为本,中西融汇。

悬壶济世,惠泽民众。

桐庐医院医共体(订阅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shaoshang.com/sbss/5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