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的急救处理及误区

烫伤是由无火焰的高温液体(沸水、热油、钢水)、高温固体(烧热的金属等)或高温蒸汽等所致的皮肤组织损伤。此外生活中还常常会发生低热烫伤,又可称为低温烫伤,是人体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而造成的烫伤。人体皮肤在接触70℃的温度持续1分钟,或是在接触近60℃的温度持续5分钟以上时,皮肤就可能会被烫伤。

烫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当遇到有人被烫伤特别是儿童被烫伤时,身边的人或家长因缺乏科学的急救知识,在慌乱中采取自认为正确的处理方法,不仅没有起到救治效果,反而加重了症状,错过了减轻伤害、改善预后的最佳时机。那么,遇到有人被烫伤我们应采取什么正确的急救办法?应避免的误区又有哪些呢?

一、烫伤后正确的急救处理五字法:冲、脱、泡、盖、送

冲:1.烫伤后应立即用自来水冲。家人或施救者在用自来水给伤者冲烫伤部位时,要坚持15分钟以上,冲的时候不要把水龙头直接对准烫伤部位,最好对着伤口的一侧冲,让水流到烫伤处,以防止自来水的压力过大,对烫伤处造成二次伤害。2.把烫伤部位浸入洁净的冷水中。烫伤后家人或施救者愈早用冷水浸泡患者伤处,效果愈佳;水温越低效果越好,但不能低于-6℃;用冷水浸泡时间一般应持续30分钟以上。烫伤处经过物理降温、及时散热后可减轻伤者的疼痛并可减轻烫伤程度。

脱:边冲边用轻柔的动作脱掉伤者的衣服,如果衣服粘住了伤者的皮肉,家人或施救者千万不能强扯,可以一边用流动水冲一边用剪刀慢慢将衣物剪开。

泡:家人或施救者可将患者伤处置于冷水中连续浸泡30分钟除尽伤处余热,若是夏季,也可在水中加冰块降温,注意不要让冰块直接接触伤者皮肤,防止皮肤冻伤。

盖:若烫伤创面过大、过深,家人或施救者可用消毒敷料、光滑无毛边的布类或经高温熨烫过的干净床单,轻轻覆盖伤口后医院处理。

送:家人或施救者应抓紧时间送伤者到具有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二、应避免的急救误区

误区一:第一时间撕扯下伤者衣服

当有人被烫伤时,身边的人可能会在第一时间撕扯下伤者的衣物,这样的处理方法是错误的。因为,在撕扯伤者身上衣物时,衣物会对伤者烫伤处的表皮产生摩擦,特别是与皮肤接触紧密的袖子,反复用力撕扯会进一步加重烫伤处皮肤的损伤,甚至会将烫伤的表皮拉脱。而刚被烫伤的表皮或水泡皮对烫伤创面是具有保护作用的。

正确的方法是:家人或施救者在给伤者用流动水冲洗伤处的同时,拿剪刀慢慢将衣服剪开,避免衣物对伤面的摩擦。

误区二:第一时间给烫伤处涂抹牙膏、酱油等着色物质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家人或施救者在第一时间给烫伤处涂抹牙膏、酱油等非但没有起到任何治疗作用,可能还会引起感染。使用牙膏、酱油等涂抹在烫伤处时,牙膏会在伤口处粘连凝结,酱油会使创面着色,影响医生对创面深浅程度的判断,增加了医生处理创面的难度,耽误治疗。

正确的方法是:家人或施救者可以用冷水浸泡的干净纱布或毛巾轻轻覆盖伤处,或包一医院就诊。

误区三:盲目弄破水疱

烫伤造成的水疱如果直径小于2厘米可不需弄破,若水疱直径大于2厘米,或水疱位置在关节等活动频繁及易摩擦处时,家人或施救者应注意不要弄破水疱,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口,正确的方法是:第一时间用干净的毛巾或布块覆盖伤处,医院由医务人员处理以降低感染概率。

误区四:医院

烫伤了,医院,这样的做法不全对。医院之前应先做一些必要的处理,尽可能减轻烫伤造成的伤害,医院就诊。

正确的方法是:如果是面积不大的肢体烫伤,家人或施救者可用干净的流动水冲洗或者浸泡伤处,用冷水处理创面可以祛除烫伤皮肤内残存的热量,减轻热损伤程度,使创面迅速冷却下来,达到止疼的效果;如果烫在其他部位,也可用冷毛巾覆于创面,但切忌摩擦,然后,医院就诊。

三、家长如何预防孩子被烧烫伤

儿童被烫伤在烫伤患者中往往占多数,特别是3岁以下的小儿,由于其皮肤娇嫩,抵抗力差,也不具备有效的自我保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提高预防意识,做好防范,谨防孩子被烧烫伤。

1.家长不要把孩子单独关在室内,一定要有专人看护。

2.孩子好动,因而家长要管理好易燃物品和高温物品,如汽油、鞭炮、火柴、打火机、火炉、电熨斗等,应把这些物品放置在孩子摸不到的地方。

3.给孩子用浴盆洗澡时,家长要先倒冷水再一点一点加热水调整水温;中间添热水时,最好将孩子抱离浴盆,由他人帮助添加热水;使用热水器时,要先将开关拧至冷水侧,然后缓慢把水温调高,用自己的手试水温直至合适。

4.家长不要给桌上铺桌布,以免孩子在拉扯桌布时,弄翻桌上热的饭菜或开水导致孩子烫伤。

5.家长要把热水瓶放置在孩子摸不到的高处或柜子里,以免孩子碰倒而引起烫伤,也不要让不懂事的孩子自己拿开水或过热的饮料喝。

6.家长抱着孩子在餐桌边吃饭时,要将热菜汤放到离孩子远一点的地方,以免孩子抓翻热菜汤而引起烫伤。

7.北方农村冬季取暖时若采取锅连炕的取暖方式,家长应将锅和炕隔开,使儿童不能越过,同时应注意看管好孩子,否则极易造成小儿严重烫伤。

(文章来源: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副主任医师陶克)

编辑:沫轩审稿:葵

(以上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方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shaoshang.com/hjss/10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