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所有事情都充满好奇的宝宝,探索的同时也伴随太多不可预料的伤害,所以家长们在鼓励宝宝探索的同时,也要做好防护工作,今天来聊一聊烫伤”
之前我就有过学习各种家庭急救方法的念头,却被日子赶的忽略了,直到前些天宝宝被开水烫伤,我终于把这件事提上日程,并想逐一记录下,和大家分享,也为日后留用。希望能帮到更多和我一样,一遇突发事件就慌乱的妈妈们。01
烫伤在医学上归为烧伤,是烧伤的一种
烧伤泛指各种热源,无论液体、固体还是气体,作用于人体后,引起的组织损害。包括:热力烧伤:包括热水、热汤、热油、蒸汽、炽热金属(液或固态)、火焰、汽油等。烫伤是由热液、蒸汽等引起组织损伤的热力烧伤的一种。化学烧伤:包括强酸、强碱、生石灰、磷等。电烧伤:触电、雷击等。日常生活中宝宝好动,常见于热水、热汤、热油等烫伤。
02
烧伤分四度
口诀:"Ⅰ度红,Ⅱ度泡,Ⅲ度皮肤全坏掉"
Ⅰ度:伤及表皮浅层,一般3-5天内症状消失,不留疤。皮肤红肿热痛,无破皮,无水泡,会有轻微疼痛和烧灼感。Ⅱ度:浅Ⅱ度--伤及整个表皮层和真皮浅层(乳头层),2周左右痊愈,如有感染可能会延长,不留疤。有水泡,张力大,基底红润,疼痛感强烈。深Ⅱ度--伤及真皮深层。一般3-4周愈合,常留疤和色素沉着。因渗出液少,水泡张力小,扁且薄,基底苍白。可能累及到神经,感觉稍迟钝,疼痛感较浅Ⅱ度轻。Ⅲ度:全层皮肤的烧伤(表皮、真皮及皮肤附件),伤口需数月后并植皮方能愈合,可留疤,甚至畸形。整个皮肤完全被烧痂了,像炭一样没弹性,皮肤坏死甚至脱落。此时由于神经可能也受到了伤害,反而不觉疼痛。IV度:深及肌肉、骨骼甚至内脏器官。创面修复需手术植皮,严重者需截肢。03
烧伤急救原则
主要遵循两个原则——减轻疼痛、保护创面
国外有一个3B3C急救原则,即:
一、BurningStopped(防止继续烧伤,隔离热源)
二、BreathingMaintained(保持呼吸)
三、BodyExamined(检查其他伤势,评估烧伤面积及程度)
四、Cool(降温)
五、Cover(遮盖伤口)
六、Carry(医院,预防或处理休克)
医院烧伤后的应急处理方式包括:
1、冲:在烫伤之后立即将受伤部位在凉水下进行冲洗,带走热量。
2、脱:将受伤部位所覆盖的衣物脱下来,减少污染物在皮肤上的存留时间,阻断衣物热量继续向皮肤传递。
3、泡:将受伤部位在冷水中浸泡10-20分钟,如疼痛较剧烈,浸泡可延长到30分钟,减轻受伤部位的疼痛、疏散热源。
4、盖:选取干净纱布或干净的毛巾覆盖伤口,保护创面。5、送:医院治疗,避免使用土方法处理伤口(牙膏、酱油、鸡蛋等),加重伤口污染,导致感染加重,干扰医生判断。04具体方法①第一时间用清洁的冷水冲洗伤处。
自来水持续冲洗或浸泡,水温15-25℃,10分钟左右,至少要5分钟。(夏天水不凉可以用冰块放水盆里降温来浸泡)。
已起泡破皮的不要浸泡了,以防感染,垫上无菌的纱布,冷敷。
用冷藏的冰袋或者家里有袋装的酸奶均可,一定不要使用冷冻的冰块冷敷,以免温度过低致使已经破损的皮肤伤口恶化。
冷敷时间没有限制,到不再剧痛为止,一般中小面积伤口30分钟到1小时。烫伤面积较大的话,不建议全身凉水冲洗,尤其寒冷季节,体温急剧下降,易受寒。
降温越及时,时间越长,越可有效减轻烫伤程度,或可降级,愈后不同。
目的是降低体表温度,阻止热量继续向皮肤深处渗透,可以减少损伤程度、减轻疼痛、减少渗出和水肿,又可防止产生水泡、留疤。
②如果伤处有衣物或饰品,冲水冷却降温后小心脱去,以免撕破形成的水泡。
如果衣服已粘连,不要硬脱,那样可能会撕扯下来皮肤,轻轻把患处周围衣服剪掉。用洁净的布医院。
③及时清洁、消毒:
用碘伏擦2~3遍,然后用盐水冲洗(碘伏易色素沉着,如果不是面部等明显部位则无所谓),自然晾干。
④水泡处理:烫伤引起的水泡不要随便挑破,容易化脓感染,对伤口恢复不利。如果涨得鼓鼓的,疼的厉害,可刺破放出液体。
首先要确保无菌操作,医院。
碘伏消毒后,用无菌针头挑破水泡(从低位处),用无菌棉棒轻轻推压把水放干净,用生理盐水再冲一下伤口,擦干水分。
小宝宝易动,注意轻轻挑破水泡,不要碰到皮肤伤口。
泡皮要保留,挑破后千万不能撕掉,其能够保护创面,防止伤口感染发炎。
如果泡皮卷起,用无菌棉棒轻轻将其展平,盖住创面。
这步很难,我家宝宝基本不让我们动他,而且卷起的泡皮粘到一起了,如果展不平也不用太纠结,后期处理好创面也可。
⑤创面上药:我同事推荐我的两款药,京万红烫伤膏和康复新液喷剂(其他品牌同样功效的都可以)。
水泡挑破、消毒后,在烫伤处涂上烫伤膏。药膏可多涂些,超过伤口范围。
如果泡皮破了,伤口暴露的地方喷康复新液——有消炎抗菌作用,又促进组织新生。
上药后伤口尽量不要包扎,自然晾干,暴露疗法利于渗出液排出、干燥、结痂,加快创面复原。(夜间睡觉担心碰到,可以睡前包扎上。)
如果特殊部位,暴露易被衣物等蹭到,增加二次感染或伤害,则必须包扎——用无菌纱布(未开封的包装)轻轻覆盖在伤口上。
不要包裹太紧(勿使劲缠绕),不利于血液循环
不要包得太厚太严,注意透气,不然会影响伤口恢复速度。
包扎后一两天换一次药即可。早期渗出液多,纱布易湿透,要及时换药
渗出液会将纱布与创面粘连,换药时先用碘伏将纱布润湿,再轻轻揭下,千万不能用力撕扯,避免刚要愈合的创面再次受伤,反复不愈。
注意伤口愈合前千万不要沾水,以免感染发炎,肌肤溃烂,留疤。
尽量帮助宝宝避免烫伤的部位过多活动,以免伤口与纱布摩擦,增加伤口的愈合时间。
结痂后,如果是宝宝易动的部位,扭来扭去,容易将痂给扯掉,可以勤喷药液湿润一下。
也要注意不让宝宝去抓挠,让痂自然成熟脱落,外力拉下使伤口二次创伤,可能会形成色素沉着疤痕。
烫伤过于严重,达到三级烫伤时,降温处理好后,应用干净纱布覆盖或暴露,然后迅速就医,不可在创面上涂抹药物。
还有头颈面部、生殖器、手掌脚掌等部位、怕处理不好或留疤,赶紧就医。
05
注意别踩雷
不要烫伤后立刻涂抹牙膏,牙膏会使皮肤热气无处散发,只能往皮下组织深处扩散,从而造成更深一层的伤害。不要使用紫药水、酱油、盐等治疗伤口,首先其不具备治疗功能,可能会加重感染。其次,其颜色会影响医生的诊断。不能随便将抗生素药膏或油脂涂抹在伤口处,这些黏糊糊的东西很容易沾染脏东西引起感染。06
饮食注意及伤口保护
饮食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不吃辛辣刺激、油炸的食物,鱼虾、鸡蛋、牛羊肉等发性食物。
多吃水果蔬菜,及富含Vc、Va等有助于表皮生成的食物。
海带等碱性食品能帮助组织增生。
至于大众流行的说法——伤口愈合期避免吃深色食物,并没有科学依据。
伤口保护:避免感染,伤口不沾水,以防留疤。
注意防晒,保护好伤口,愈合后减少刺激。
充足的休息、规律的作息。只伤到表皮层,不超过真皮浅层一般不会留疤,小孩子新陈代谢快。
07
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
食物类——热水壶,蒸汽,热汤、热油等。?热水瓶、热汤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注意煮沸又太重的热汤、热锅,避免打翻烫伤,端起时,先提示“小心不要靠近”?在车内避免喝热汤热水?在外就餐时,注意不让小朋友乱跑,避免撞到端热汤的服务员;吃火锅时更要注意。取暖设施——热水袋、电热毯、电暖器等。洗澡水——放洗澡水时先放冷水再放热水,水温控制再40°C以下。不让孩子在厨房和浴室玩耍。家用电器——烤箱等,厨房煤气也要注意(小朋友喜欢进厨房,碰燃气开关,即便带儿童锁的,也要注意大人做饭时,小手去试探火苗)。其它——如火源、电源,熨斗等。08
引导宝宝方法
给小朋友养成安全意识借助绘本,动画,或模拟游戏,演示教给宝宝,告诉宝宝哪些东西不许动。而强烈的制止只会更增加其好奇心,会趁大人不注意去触碰。家长要有安全意识及常识能注意到安全隐患,将危险因素排除,做到防患于未然。家长有安全意识才能更好的去引导宝宝。比如我就曾意识淡薄,以前外出从不会想着关掉电源开关,不会检查一遍水电门窗,锁门后不会再确认一下门是否锁上。认识宝爸之后,硬生生逼我养成了所有这些习惯。而前些天宝宝被开水烫伤也是因为我大意,以为保温杯拧严了,准许他去碰。09
写在最后
出现突发状况,作为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时候一定要冷静,不要只顾去责备对方,也不要让强烈的情绪反应吓到孩子。先对伤情有一个大概的判断,做出正确的处理,如果觉得不安心,医院再做一些相应的处理。1、一般Ⅰ度和浅Ⅱ度属轻度烧伤可自行处理;深Ⅱ度及以上,做好应急处理的同时叫救护车。2、如出现发烧、局部疼痛加剧,流脓,说明创面已感染发炎,应尽快就医。3、附赠无菌针头:如无注射器针头,可
无菌棉棒掰断,木棍的断端细刺尖部扎泡皮,注意不要扎到皮肤
缝衣针用75%酒精泡一下(3分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本人是一位急诊知识缺乏的影像科医生
励志要好好研究学习宝宝易发生的急诊状况及家庭急救常识
可谓不懂急诊知识的影像科医生不是一位好妈妈
欢迎大家交流、补充,育儿路上并肩同行,我们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