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健康、最原始的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一种方法,一旦觉得身体不适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首选拔火罐,特别是大城市里面的人,他们把这当做一种解压、放松身心的好方法。
日前,汉阴县的李女士,因6岁的女儿肚子痛,于是自行给孩子进行拔火罐治疗。因操作不当,致孩子腹部皮肤被二度烧伤,且烧伤部位嵌入火罐内难以取出。
1月5日晚10时许,急诊科传来李女士带着哭腔的求救声,她抱着的小女孩的脸上表情异常痛苦,揭开孩子盖在肚子上的衣物后,被眼前的一幕所惊呆:只见孩子肚皮上嵌有一个破碎的玻璃瓶,一块直径约8厘米的腹壁组织被狭小的瓶口箍住,形成一个近4厘米高的凸起物。由于被箍住的腹壁组织血液循环不畅,皮肤已呈紫黑色。
(网络配图)
当时李女士介绍说,6岁的女儿当天感觉肚子疼,李女士便用玻璃瓶给孩子拔火罐。在操作过程中,她未掌握好酒精用量,使瓶内火力过大,扣在孩子腹部后导致皮肤被烧伤,一大块腹壁组织也被吸入罐中。见火罐取不下来,孩子的爷爷取来工具将瓶底打破,但瓶颈嵌在女儿肚脐上仍旧取不下来,于是医院。
“在我20多年的从医经历中,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陈模开说,“嵌入罐内的肚皮中可能会有脏器,如果长时间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部分组织坏死。”
急诊科迅速组织相关科室资深医师进行会诊,最终决定用手术锤尝试敲碎瓶颈。做好防护措施后,医生对瓶颈处进行敲击,成功将瓶颈一分为二,被嵌在瓶颈内的腹壁组织迅速松弛下来,整个操作也未损伤孩子皮肤。患者被诊断为二度烧伤,被送往外科做进一步治疗,目前已出院。
家长自行拔火罐很危险
据安康市从事中医保健的鄢先生介绍,拔火罐属于医疗行为,需要由具备从业资质的专业人员操作,普通人对身体穴位不了解,贸然操作可能会有其他危害。而且拔火罐所用的罐具也很有讲究,火罐大小应根据所拔部位的大小不同及时调整,切忌使用罐口偏小的火罐,以免吸拔力太大引起皮肤疼痛或产生其他安全问题,“人体的腹部、大腿内侧等部位皮肤较薄,拔火罐时不能超过5分钟,否则可能会造成皮肤起水泡和破损。小孩的皮肤比较娇嫩,家长自行对孩子进拔火罐非常危险。”(来源:华商网)
拔火罐不能忽视的十大注意事项
小编百度了一下,发现拔火罐烧伤的例子还真不少!就连齐秦也曾因保健师操作不当,在拔火罐时被烧伤面部、颈部和背部!
那么,拔火罐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一、要选择有资质的保健场所和技师
拔火罐属于医疗行为,从业人员理应是具备从业资质的专业人员,这样安全才能有所保障。
二、拔罐的场所
拔罐时室内应保持温暖,避开风口,防止患者受凉。患者应选择舒适的体位,否则留罐时患者改变体位,容易使罐具脱落。
三、拔火罐的位置及火罐大小有讲究
拔火罐的位置应选在平坦的,毛发少的皮肤上,火罐大小也应该根据所拔部位的大小不同而及时调整,以确保有足够的吸附力,不会中途掉落。
四、拔罐前要了解自己的皮肤身体状况
皮肤过敏,水肿,破皮以及血管密集分布处都不适合拔罐,肺部有疾病的患者也不适合,会导致肺泡表皮破裂。
五、拔火罐后护理要细心
拔火罐虽说对筋络有疏通作用,但对皮肤确是有伤害的,拔火罐后洗澡,由于毛孔的扩张很容易感冒,再者拔罐后皮肤非常脆弱,一定强度的搓洗可能会导致皮肤的破损发炎。
六、操作不当起火不要惊慌
如果是烫伤或者留罐太久导致皮肤起泡,及时处理,防止擦破感染。若是皮肤起火应立即用湿毛巾盖上,及时阻绝火源,根据皮肤烧伤情况进行救治。
七、拔火罐避免烫伤皮肤
用火罐时,注意不要烫伤皮肤,棉球蘸酒精量要适中,过多容易滴到皮肤上发生烫伤,过少则火力不够而拔罐无力,达不到治疗效果。因罐口靠近皮肤,所以棉球经过罐口时的速度要快,以免罐口过热而烫伤皮肤。
八、罐具预热
在秋冬季节或寒冷天气里拔罐,须将罐具用火烤或水烫进行预热,使罐具温度稍高于体温为宜。罐温不可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九、观察反应
罐具全部拔上后,要不断观察受术者的反应,询问感受,及时处理和调整不适。如吸拔力太大产生疼痛,应适当放气减小吸拔力;若吸拔力太小负压不够,可起罐后再拔一次;如病人疼痛异常,头晕、恶心、心悸,或刺络拔罐出血过多,必须立即起罐检查处理。
十、拔罐时间
大型号罐具吸力强大,每次可留罐5~10分钟;中型罐吸力较强,留罐10~15分钟为宜;小型罐吸力较小,留罐15~20分钟为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