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碧峰编辑:皮皮霏
金秋十月迎国庆,又是一年小长假。
今年的国庆佳节,放假时间为10月1日至7日,一共7天。
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充实、快乐的国庆假期,学校对孩子们进行了安全教育,并为家长们准备了“假期安全教育告家长书”。
可以说,“告家长书”将“外出游玩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安全,食品安全,上网安全”等一条一款罗列解说得详尽,只要家长仔细阅读,配合学校认真执行,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孩子们的假期安全。
但是,在当下疫情尚未平息,有的地方还处严控的情势下,很多家长也许选择以减少户外出行、宅家度假为主。
这样,家中的电视机又该忙碌辛苦一阵子了。
其实,孩子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看看电视也未尝不可。
但是,世上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电视虽然能捆住孩子,减少吵闹,减少外出安全,但也有巨大的负面效应:上瘾、近视、荒废学业……
还有一大危害,就是盲目模仿,致安全隐患,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笔者认为,家长除了做好上述所列安全教育外,还应做好孩子宅家盲目模仿的安全。
曾有“成都8岁女童模仿《熊出没》攀岩情节坠亡,法院判“公司负10%责任的报道”上了热搜。
报道说,该事件发生后,女童的家长悲愤不已,孩子是模仿了动画片《熊出没》里的攀岩剧情,但因双手没有足够的力量,最终不慎从6楼坠下。
随后,女童的家属将制作该动画片的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做出赔偿。经法院审理,认为该动画片中确实存在对幼儿产生误导的不良情节,应付一定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女童家属承担80%的责任,监护人承担10%,该公司承担10%的责任。
其实,这样的“模仿”并非孤例,大有其在。
早前,湖南长沙的6岁男孩洋洋被家长反锁家中,为了能和楼下的小伙伴玩耍,他撑着伞从5楼阳台一跃而下。
落地后,血流不止,医院。经过检查,他全身多处骨折,右侧小腿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医生称由于伤到了生长板,将来还要持续观察,恐会造成肢体畸形。
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这孩子还那么小,怎么面对以后的人生呢?当被问及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小男孩的答案更让人心里一颤:
跟动画片上学的!
的确,跟动画片学来的“悲剧”每年都有不少在接二连三地发生。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可以说,我们的童年都干过这样的傻事。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模仿是动物界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手段,孩子认识世界最快的方式就是模仿。
心理学家班杜拉说:儿童通过观察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获得社会行为,观察结果会进一步转化成模仿行为。
这些爱模仿的孩子,不知疲倦地学着大人的言行,模仿着动画片的情节,仿佛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了。
曾经看过一则名叫《孩子在模仿》的公益视频。
视频中,爸爸一边急匆匆赶路,一边打电话,而此时的孩子,也学爸爸一样,把一只手放在耳边装作爸爸样地打电话;
爸爸乘电梯时吸烟,孩子也跟着拿起烟头;
妈妈朝着车窗对着别人大声吼骂,孩子也试着小声嘟囔……
无论大人在做什么行为,孩子也跟着照做。
对孩子而言,成长中不断模仿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是他们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完善知识结构的必经过程。
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看动画片,很多孩子还会模仿动画片里的角色,做出各种各样的招牌动作。
相比于成年人,孩子的模仿能力更强,能够惟妙惟肖的模仿出各种自己喜欢的角色。
然而,许多小孩子并不知道,动画片中很多动作并不是真实的,是我们生活中做不出来的。
因为孩子认知水平和分辨能力有限,会更容易模仿不好的行为,不仅给自己带来伤害,还会给他人带来祸害。
我们常见孩子模仿电影电视动画片中的情节动作语言的:
把床单系到脖子上当披风,想象自己是超人会变身;
模仿明星功夫,拳打脚踢;
模仿飞檐走壁,在桌上床上,蹦上跳下;
模仿少林棍棒,拿起拖把乱耍;
模仿射雕神奇,把扫帚当马骑……
常有搞得头破血流的!
曾记得,重庆一个小男孩模仿《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从22楼飞下一把大剪刀,把楼下经过的邻居给吓了一大跳。
一名8岁男孩模仿动画片“绑架烤羊”游戏,造成两个小伙伴严重烧伤,其中5岁的弟弟烧伤面积达全身的80%。
一名10岁的女孩模仿动画片使用电锯的样子,把妹妹的脸锯伤。
……
这一幕幕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
盲目模仿,有多可怕!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就曾做过一系列实验,通过实验他发现,孩子性格中极其负面的因素,有很多是来自于生活中有意无意的模仿:模仿对象可以是电影和动画片中的情节,也可能是周围的亲人。
教育专家孙瑞雪也说:模仿,是孩子从一个简单的生命状态,过渡到一个高级状态所经历的前期准备,也是从内在世界走向外部世界最早期的实践过程。积极的模仿,是孩子提高生活技能的必要过程。相反,盲目的消极模仿,却会带来许多令人心痛的伤害。
诚以为然。
避免“令人心痛伤害”的模仿,真的需要我们家长的积极引导。
父母正确引导爱模仿的孩子,首要的是要明确模仿的安全性。
朋友说,有一次,5岁的儿子在看完《超级飞侠》后告诉妈妈,他想从窗户里飞出去,像乐迪、小爱一样,飞到白云蓝天上。妈妈心里一惊,吓了一大跳。
冷静后,与儿子进行了交流,问他对这一行为是怎样想的,是否也认同这种行为,并认为自己也是可以做到的?
在孩子回答“是”后,妈妈说,你从桌子上、床上摔下来痛不痛、哭不哭?
还通过一个扔鸡蛋的实验告诉孩子:“我们的头和身体就像这个鸡蛋,从高处落下就可能会完全破碎。”
儿子想到自己摔跌的疼痛,和亲眼看到鸡蛋破碎的情况,就知道了学超级飞侠那样飞行是危险的,那只是动画片,机器行,人是不可以的。
让孩子明白模仿“危险的”“伤害的”不好也不行,但天性决定孩子不能没有模仿,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引导孩子模仿“好的”,以满足孩子模仿的需求。
生活中的美到处都是,影视中的正能量也随处可见,更有身边父母老师的优秀面,都是值得孩子们去模仿的。
背着阳光站着,前面是阴暗,面向阳光站着,前面就是一片灿烂。让孩子模仿“先进”,心地就会自生一片光明。
我们不得不赞赏现在有很多好家长,引导孩子模仿好言行好品质。
去商场,绝不尝一粒糖,占点小便宜;过马路礼让别人坚持绿灯行;擦了嘴的一片纸,也要走上好远扔进垃圾桶里……
其目的,无非是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模仿”,日后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辅导孩子假期作业是家长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一双胞胎女孩妈妈,忽生灵感,让一孩模仿老师,给孩子一副眼镜、一个行头,另一孩子做学生,轮番上演,结果把作业完成得好好的。
但现实是,一些孩子处于好奇心,往往对一些“好的”怎么也学不会,对一些负面的似有灵感,无师自通,听一听看一看就会。
这在很大程度上告诉我们:引导模仿,任重而道远。
教育学博士王涛在《规矩和爱》中说: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而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在爱的前提下,给孩子立规矩,帮助孩子辨别是非,掌握分辨对错的能力,孩子就不会盲目模仿。
趁着孩子善于模仿的时期,父母要端正自己的言行,及时帮助孩子明辨是非,让孩子养成更多良好的习惯。
写在最后:
国庆长假,给孩子一部动画片,家长不可只用来打发孩子时间,当甩手掌柜,而应把教育也跟上,教育孩子勿盲目模仿,安全度假,顺顺遂遂,因为,孩子是你的全世界!
好文推荐年国庆节放假安全教育告家长书(请老师转给家长)
痛心!47岁老师教师节前夕猝死讲台前,从疲劳到癌症只需四步!教书育人,远不及您的身体重要!
教育部又来大动作!背后深意我们应该提前懂!
终年免费!五折!如果你有教师资格证,国庆请不要错过这些优惠!已一一核实,史上最全最真实汇总,看这一篇就够了,强烈建议收藏!
教育部通知:“双减”正式落地!请告诉孩子:你要悄悄拔尖,然后惊艳所有人!
点击阅读原文,选择适合你的教师书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