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将至,春节临近,孩子们马上就要以居家生活为主了。
孩子在家,安全第一,家长首要任务是教会孩子如何远离下面这些危险。
1
烧烫伤
家中是儿童烧烫伤的主要发生场所。
明火、热水、热食(如奶、饭、汤等)和盛纳的器具、热水袋、长时间开启的灯或电动玩具、暖宝宝、加热的电熨斗等是常见热源。
家长应注意不让低龄儿童单独进厨房、浴室;将热水壶等放在孩子不能触及的地方,桌上的热水杯等尽量靠里放置;桌布最好固定在餐桌上,以免被孩子拽下来;取拿热物前,应确保孩子不在周围;给孩子洗澡时,先放冷水后放热水。
孩子一旦被烫伤,尽快用自来水冲淋创面15~30分钟,并小心脱下衣物,如不易脱离,可用剪刀剪开,若与皮肤粘连,不要强行撕脱。如疼痛明显,可将患处浸泡在冷水中,直到疼痛明显减轻为止。
如果烫伤面积大、创面深,应尽快送往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不要在创面上涂抹任何没有确切疗效的物品,如牙膏、酱油、蜂蜜、蛋清等,以免感染,并增加医生处理创面的难度。不要自行刺破水疱或将疱皮撕脱。不要用冰块给孩子降温,以免低体温甚至休克。
2
跌倒伤
跌倒伤是儿童非致死性伤害的首要原因。
低龄儿童头部占身体的比例大,故跌倒后容易发生颅脑损伤。
婴幼儿跌倒伤主要发生在家中。婴儿床应配有护栏,最好是矮床,护栏高度应保证孩子不能翻出。
家长不要把3个月以上的孩子单独放在沙发、桌子或未拉上护栏的床上;床旁可铺些软垫或毯子。
及时清理地面散落的玩具,家具的尖角处安装防护装置。窗户下、阳台上不堆放可让孩子攀爬的物品,高层住户最好安装防护栏。抽屉柜应上锁并将柜子固定在墙上。
不要让孩子在阳台、门廊或防火梯上独自玩耍。不要将孩子单独锁在家中。
户外运动应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身高的项目,并按要求规范佩戴安全防护措施。
孩子受伤后,不要随意抱起并摇晃其头部,应观察精神状态和肢体活动情况。如有出血,应压迫止血;高处坠落伤应保护脊柱,不要臀部悬空抱孩子,要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平面;如果孩子有骨折,不要随意搬动。
如孩子哭声响亮、可安抚,肢体活动正常,无呕吐、抽搐等,密切观察即可;如孩子持续哭闹、无法安抚,伴呕吐,耳、鼻有血或液体流出,甚至抽搐、意识障碍,或诉说某处固定疼痛,或精神不好、困倦,应尽快就医。
不要按揉头部肿包,可用毛巾包住冰块或冰袋冷敷。孩子头部损伤有时会表现得较晚,故受伤后24~48小时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