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疝气”这一疾病词汇,但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人知道疝气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疝气,我们有时又俗称其为“小肠气”,是多种因素(如打喷嚏、咳嗽、腹部肥胖、排便、小儿啼哭等)都可引起的一种疾病,一般是由于过度用力而导致了人体腹腔压力的突然增加,进而使疝环腹膜被突增压力所冲破才引起的。
有少部分人在做一些重活儿时,腹部突然疼痛难忍,这其实就是疝气所导致的,疝气的危害很大,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疝气是什么病、疝气的病因有哪些、疝气怎样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哦。
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腹壁疝多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一、疝气发病的原因与两个因素有关,疝气的发病原因与该处腹壁强度减弱和腹内压力过高两个因素有关。
二、腹壁强度减弱又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先天禀赋不足的如腹膜鞘状突未闭、脐环闭锁不全、腹壁白线缺损,或宽大的腹股沟三角等。后天性的原因有手术切口,外伤、炎症、感染等。
三、引起腹腔压力增高的因素很多。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幼儿经常嚎哭等。
1.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通常在小儿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
小儿疝气还会影响小儿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
患有疝气的小孩还会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现象,也有些可能会变得易哭、不安等,多数在两到三个月时被发现,也有迟至一至两岁才被发现。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小儿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
2.成人疝气
成人疝气主要表现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站立、用力、咳嗽时出现,平卧时可消失。肿块突出时,用于向上轻轻推挤有轻微阻力感随即很快消失。
有时同时听到咕噜声。此外,肿块突出时病人有下坠感,伴有胀痛或牵扯性腹痛。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成人疝气患者则易导致性功能障碍。
3.老年疝气
老年疝气比较特殊,多由老年体质弱造成。老年疝气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因此摸起来感觉柔软,退回去时常会伴有咕噜咕噜的杂音,而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亦可能脱出。
老年疝气发生后老年还会出现腹痛腹胀、便秘、抵抗力减弱、营养不良、消化不良等症状。
1.仰卧在床上,双臂平放在躯体两侧,两腿并拢上抬30~90度,再放平,最好稍悬空,一般反复做30次。继而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做仰卧起坐动作,反复做8~10次。
2.平坐在床上,两腿向前伸展,上身挺直,两臂平放于体侧,掌心向下。用一条长毛巾套在双脚底,吸气,将腿弯曲伸展,抬离床面,身体后倾,胳膊伸直,拉住毛巾两端,使躯体与双腿形成一个“V”字。呼气,腹部收紧,平衡身体,挺直腰背,尽量保持这个姿势,期间自然呼吸,然后将双腿和躯干慢慢放回床面。反复做3~6次。
3.平躺在床上,做3~5分钟深呼吸,同时手掌在患部做轻柔的画圈按摩,然后放松身体10~15分钟。
疝气是人群众高发病,由于现在的人缺乏运动,很容易患疝气。所以建议大家,不管生活多么繁忙,都要注意运动,注意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各种疾病的预防,保持身体健康是我们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总结:疝气是一种让人十分痛苦的疾病,这种病症会给人造成十分难以忍受的疼痛,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积极预防疝气,此外,出现疝气时要及时治疗,只要我们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疝气还是可以被轻松治好的。
赵继伟医学学士
医生介绍
赵继伟,毕业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医学学士,医院疝气科主任,全国中医疑难病专家临床诊疗中心疝气学科带头人,从事外科疝气工作二十余年,长期在外科临床一线工作,尤其对于疝气,小儿疝气,手术后复发疝气,腹股沟疝,鞘膜积液疾病等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有独到的造诣。针对大多患者惧怕手术及复发的心理,在临床实践中研究无创保守治疗疝气的独特医术,微创结合中医手法弥补了手术的缺陷,很多方面优于手术及手术“补片”治疗,为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擅长治疗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疝气小儿疝气、复发性疝气、腹股沟疝、直疝、斜疝、脐疝、鞘膜积液等疑难疾病,临床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朋友的信赖和好评。
出诊时间:周一、二、三、四、五、六全天出诊
疝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