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同时自我保护能力差
也是孩子的另一个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
孩子们发现新奇的东西,
都会忍不住去看一看,
摸一摸。
熊孩子们让家长防不胜防,
这也常常导致
一些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发生。
要是孩子不小心烫着了,
家长们该怎么做呢?
孩子烫伤,家长竟用二锅头冲洗!近日,我院急诊科冲进来一位神情焦虑的家长,怀里抱着的是他的女儿。
据家长描述,原来四个小时前,孩子在家不慎被开水烫伤,腹部与双下肢在高温刺激下立即出现许多水泡。
情急之下,孩子奶奶想到一个偏方,找来家里存放的“二锅头”,将酒与水掺和后,为孩子烫伤处持续冲洗浸泡,泡完后还用蜂蜜涂抹孩子的创面。
一系列的操作下来,孩子的症状非但没有好转,反而陆续出现呕吐、昏睡等情况。
家长赶紧将孩子送来我院急诊科。
接诊医生仔细查看后发现,患儿腹部以及双下肢的部分水泡已出现破溃,详细询问患儿情况并了解患儿家长烫伤后的“神操作”后,
考虑烫伤后持续的酒精冲洗浸泡导致孩子酒精中毒。
儿科医生立即为孩子进行酒精中毒的抢救处理,待孩子病情平稳后,将其送至儿科病房进行进一步治疗。
烫伤后,这些民间偏方千万别信!儿童烫伤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烫伤后进行正确的处理非常重要。
但是很多家长依然不太了解孩子烫伤后的急救处理措施,甚至用一些民间的偏方或自以为正确的方式为孩子进行紧急处理。
有往创面涂牛奶、牙膏、酱油、蜂蜜、白酒的,也有撒盐、撒面粉、撒香灰等;更“奇葩”的,还有往创面涂汽油、敷生青蛙肉……
其实,这些民间偏方都是错误的,非但不能帮助孩子减轻痛苦,反而会增加孩子的痛苦以及医生救治的难度。
牛奶、牙膏、酱油、蜂蜜、白酒等都有一定冰凉降温的作用,白酒含有酒精、有些牙膏含有薄荷成分,涂抹后皮肤会感到清凉,而酱油具有油性成分,某种程度上可以护肤,这些都可以相对减轻烫伤后的疼痛感,因此家长们会认为烫伤后涂抹这些东西可以保护皮肤,还有消炎的作用。
其实白酒有刺激性,会增加患儿的疼痛感,并且患儿皮肤娇嫩,大量的酒精经过皮肤渗透到血液中还可能会引起酒精中毒。
而涂抹牙膏、酱油、蜂蜜等,不仅会影响医生对伤情的判断,加大清创难度,也容易造成感染;
给孩子烫伤处撒一些诸如盐、面粉、香灰等,这样的做法也是错误的,不仅会给医生的清创带来困难,增加患儿痛苦,还容易导致创面感染,甚至还会使异物存留在组织里,影响伤处愈合、疤痕形成;
而生敷青蛙肉,更是不但不利于创面愈合,还可能导致寄生虫感染。
总的来说,不建议家长使用任何有刺激性有颜色的物品涂抹患处。
那么,儿童烫伤后应该怎么处理呢?
正确处理,应该这样做!1冲家长们切记,孩子烫伤后,要先用清洁流动的冷水冲洗创面30分钟左右,水流不宜过急。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烫伤处的温度,还可以有效减轻烫伤处的进一步损伤。
2脱冲洗降温后,在冷水中将覆盖伤口表面的衣物小心去除,如果不脱,会加重烫伤处的热伤害。同时要注意,不要硬把衣物脱下来,以免撕裂伤口。可以用剪刀小心地剪开衣服,避免弄破水泡。
3泡脱掉衣服后,在冷水中持续浸泡10-30分钟,可散发热量,缓解疼痛。若孩子年纪小,而烫伤的面积比较大,需注意观察孩子体温。
4盖以上处理后,要用干净或无菌的纱布或棉质的布类把孩子的烫伤处盖住并固定。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细菌感染!
5送孩子在烫伤紧急处理后,一定要及时送往正医院治疗,不要贻误治疗时机。
如何预防烫伤发生呢?1、烧好的热菜、盛热水的杯子、水瓶等不安全物品放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
2、用热水给孩子洗澡,先放冷水,再放热水;
3、大人不在家时,关掉饮水机,以免开水烫到孩子;
4、教育孩子不可随意触碰危险的物品;
5、家长要做好看护防护。
这11种实用儿童急救方法爸妈必备!暑假将至
孩子们又将迎来愉快的假期
家长们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监护
在日常生活中小心谨慎
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END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自人民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更多幼教资源免费领取
直戳图片进入
↓↓↓
补骨脂注射液零售价格元补骨脂注射液零售价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