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啊,我们吃这个中药有什么不能吃的吗?
有啊,生冷、辛热、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都不可以。
可小孩子他就要吃啊,我拦不住的怎么办?
……
在日常门诊中常有家长这样问。
考虑到上海“本帮菜”的饮食习惯一般不会像川、湘地区辛辣、刺激,也不会有太多的生冷的食物,我往往只是简短地说避免零食、饮料及可能造成过敏的食物就轻轻带过。
但如今便利的交通和相对富足的生活使地区饮食变得多样,家长多数也是“心太软”地愿意满足孩子的各种合理或不合理要求。
单单说了“要忌口什么”也很难避免家长不经意间成了孩子治病路上的“绊脚石”,今天就多说几句,希望各位家长明白“要忌口为了什么”,从而硬下心来管好孩子的嘴。
《金匮要略》有云:“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
该书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3
食物非药,但也有像药一样的性味偏盛,更别说有些纳入“药食同源”目录的食物,它们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会产生一定影响。古今中医皆重视药、食之间的服用避忌,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发生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甚至导致病情恶化而影响病人康复。
从其目的反推,服药“忌口”的总体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条:
一
忌影响吸收的
——不要“拖后腿”
这不仅是指影响药物吸收的食物,而是指那些容易损伤脾胃影响孩子普遍吸收的食物,比如凉水、冷饮、冰淇淋、生食蔬果等“生冷”以及油炸、烧烤、甜点、酱料等“油腻”,前者易妨碍脾胃消化、伤阳、生湿,后者易涩肠滞气、难以消化、助湿生痰,在服用健脾养胃或祛湿化痰的药物时尤其应当注意。
二
忌影响病证的
——不要“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如治疗外感发热、肠燥便秘等热证时,应忌食辛温之物如青椒、蒜、洋葱、韭菜、香菜、大葱、茴香、芥末、牛羊肉等,小孩子虽然不会喝酒,但有酒酿小圆子这种甜品,也要注意;治疗受凉腹泻等寒证时,应忌食生冷、油腻类食物;治疗哮喘、湿疹等过敏性病症时,应忌食腥膻类食物包括牛羊肉、海鲜、虾、蟹或其他明确过敏的食物。
三
忌食药“相恶、相反”的
——听医生的话
“相恶、相反”是中药配伍原则中的概念,简单来说“相恶”就是“夺我之能”,减低疗效;“相反”就是“两不相合”,增加副作用。比如治疗小儿感冒或发疹性疾病,疹未出透时,用药解表发散,就忌食寒冷酸涩类有收敛作用的食物;服用人参等补气药物时避免过多食用白萝卜这种有下气作用的食物等。这类比较特别的“忌口”属于扩展阅读,一般有需要的话医生会额外关照。
往期链接:中药怎么吃?
点击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