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药物可以大幅度提升成绩,你会给孩子吃

没开玩笑,世界上真的有不止一种“聪明药”!吃了这些药物,人或变得高度亢奋,不知疲倦,熬夜根本不是个事儿;或精神高度集中,专注度是平时的数倍,效率贼高;又或是灵感爆棚,下笔如泉涌。借着这些药物的作用,那成绩还不得蹭蹭蹭地往上窜。效果如此神奇的药物都叫啥?甲基苯丙胺、哌甲酯以及其他差不多成分的药物,都能实现这个效果,他们有个共同的分类,就是精神管制类药品,有的甚至被列为毒品。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是强效中枢神经刺激剂,除了被人当做毒品消费外,还有一少部分用于治疗注意力不足过动症以及肥胖症。也就是说,吃了这玩意,精神高度亢奋和集中,不吃东西也不饿,不睡觉也不困,干啥都特别带劲。而哌甲酯,也叫利他林,因为治疗多动症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后来作为“聪明药”在欧美国家泛滥,考试之前很多人会磕这玩意,提高学习效率。但因为它也同样具备成瘾性,所以被强制管制,从年开始,就被我国列为一类精神管制药,只有专业医生才能开出这种药。利他林被各国封杀以后,莫达非尼又闪亮登场,被泛滥使用,这玩意一开始同样是作为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存在!也就是说,原本用于治疗多动症的很多精神药物,都可以拿来短暂提升学习效率,因此,被急于改善状态的人当做“聪明药”使用。可药物毕竟是药物,尤其是精神类药物,几乎全有成瘾性,有些不仅仅是生理成瘾,更是会形成严重的心理依赖。曾经有部电影——《永无止境》,讲的就是男主角无意间服用了一种叫NZT-48的新药,这种药物可以极大改善他的学习能力和效率:“在NZT的帮助下,他的全部潜能都被激发了出来,每一个神经元的连接处都散发出了生气勃勃的耀眼光芒,埃迪能够瞬间回忆起他所读过、看过或听过的任何事情,只用一天时间就能学会一门语言,多么复杂的方程式都难不倒他过人的领悟能力”。与此同时,这药的副作用也很大,身体不适和情绪的不稳定虽然对生活已然形成干扰,但比起这些,停药后工作状态的急剧下滑更让他恐惧,所以,哪怕已经在华尔街赚的盆满钵满,依旧不敢收手。虽然剧情是杜撰的,药物功效没有那么夸张,但也足够让一个普通人产生迷恋,依赖,从而一旦触碰,无法摆脱。美国每年因为精神药品泛滥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巨大,以至于特朗普在任时不止一次因为这事儿抓狂!说了这么多药物,我们又接触不到,跟我们有啥关系?如果在大街上,我们随便抓一个家长问:你会为了提升成绩,给孩子服用这种精神药物么?效果杠杠的!家长一定会觉得提问的人疯了,那是自己的孩子,成绩再好也不如身体重要啊,怎么可能为了提升成绩,服用毒品呢?虽然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很清醒地拒绝了这类药物,但是,另外一种“聪明药”却实实在在的泛滥着,那就是——加班加点的熬夜多学。昨儿在群里看到一件事儿,似乎现在很多小学生学到十一二点是常态,甚至还有干到凌晨一点的,不是偶尔,是周周都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我十分好奇,感觉不至于吧,可看到这些孩子的作业量,蒙了!是的,学校的作业的确不至于,但是家长给报了好几个辅导班,甚至一科都有两三门,每个辅导班都会额外布置作业,有些作业量甚至很大,哪怕一天完成一个辅导班的作业,也实属不易。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龄阶段,能够完成如此大量的训练,必然会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毕竟哪怕智商都一样,平均一天比别人多学三四个小时,就那点知识,怎么可能不“优秀”。但是,我们都很清楚,每天十一二点睡觉,早上六点起床,周末无休,对于一个刚开始生理发育的孩子意味着什么。如果说,“聪明药”是透支身体换学习效率,那加班加点的熬夜学习,何尝不是透支身体去换成绩。人的身体,30岁以后开始走下坡路,而现在30多岁的人,都是当年的80后,那还是一个每天可以满院子疯跑,下课就跟同学抢乒乓球台的岁月,有这样的底子铺垫,过了30也明显感觉身体大不如前。没人知道,在八九岁的年龄,就熬夜到十二点的新一代,到了30岁,身体会变成什么样子,但可以预见的是,一定会很差、很差。想想(早9晚9一周六天)干跨了多少成人,就不难想象到(早6到晚11,一周7天)将来会拖垮多少孩子。我们拒绝服用毒品去提升孩子成绩,为啥却无法抗拒加班熬夜学习提升成绩?明明知道这样会对身体有巨大伤害却难以遏制,这到底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我好奇了很久,后来我想明白了!我们不是拒绝毒品,是压根买不到毒品,倘若利他林、莫达非尼真的摆在面前,估计很多人是安慰自己,“少吃一点没事儿的,突击一下期末,平时不吃就行了”,然后开始尝试,最终形成依赖。作为普通人,谁能拒绝一种短平快的方法,就能让孩子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年级第一、班级第一带来的巨大成就感,不仅仅属于孩子,更属于早已沦为社畜,在生活里很难再找到自我价值感的成人。在单位、在公司,谁的官大谁是爷么?不一定!谁的孩子上清华谁才是老大呢,连公司经理、处长、主任,都得笑嘻嘻地主动示好,希望可以求取一点育儿经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倘若真因为加倍学习时间换来了成绩提升,谁敢放弃,谁又甘心放弃?我们虽然没有服用任何药物,但成瘾药物的本质是刺激神经系统兴奋,而造成依赖的,恰恰是这种持续的兴奋(下图介绍成瘾机制和各类药物的书籍感兴趣的可以买来看看)。所以不管是直接服用药物,还是采取某种类似熬夜学习的举动,一旦能够取得成果,形成极强的正反馈,都会不可避免的成瘾,以至于面对实打实的副作用,也无法靠理智摆脱。天天熬夜,以求稳住排名,哪怕身体明显不适也停不下来,已经不是值得钦佩地努力,而是典型的成瘾,是迷恋“完美”成绩带来的快感的一种瘾!倘若这种成绩能够维持很久,哪怕只维持到高考,顺顺利利进入顶尖大学,也算是值得,怕就怕,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熬不过三五年,等到最需要拼体能、拼身体的中学,就提前垮掉了。我们在小学,通常只能看到某某学霸学到多晚、多厉害,看不到的是,从小学到初中,有多少学霸被洗牌,从中考到高考,又有多少按理说应该进一本的被淘汰。这些人去哪儿了,为什么会掉队?他们之中,有多少是因为早早透支了身体、兴趣,才中途撤场,没人知道.......再回到标题那个问题:这种药物可以大幅度提升成绩,你会给孩子吃么?看着全民熬夜的盛况,倘若药物真摆在面前,效果立竿见影,谁又敢拍着胸脯说,我一定不会给孩子吃呢?这真是一个为了成绩,全民疯狂的年代!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shaoshang.com/jbss/7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