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意外伤害是世界各国0-1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约有万左右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占儿童死亡率的26%左右,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上升。意外伤害包括溺水、触电、烫伤、中毒、气道异物、坠楼、车祸、动物咬伤、踩踏事件等。我国每年会有万左右儿童因为医院就诊,据统计,有近40%的意外伤害发生在暑期,这让人非常担忧,因为许多孩子暑期都是独自一人在家,安全隐患不言而喻。超级丁医生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以下几种常见意外伤害,并就如何应对进行介绍。
一、溺水
溺水是我国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其死亡率1~4岁儿童最高,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大多数农村儿童溺水发生在家中或家附近的水井、水渠、池塘等。南通市区的通吕运河、濠河等水系每年暑期都会有儿童溺水甚至死亡的报道。一般情况下,儿童溺水2分钟后便失去意识,4~6分钟后神经系统便遭受不可逆的损伤。
防护要点
1.严禁孩子们私自外出钓鱼,捕捉龙虾。不要独自在河边玩耍、追赶,以防滑入水中。
2.严禁孩子们私自下野河游泳,必须有大人的陪同并带好救生圈到正规泳池游泳。
3孩子们到公园划船或坐船时必须穿上救生衣并坐好,不要在船上乱跑,或在船舷边洗手、洗脚,尤其是乘坐小船时不要摇晃,也不要超重,以免小船掀翻或下沉。
4.在坐船游玩时,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一定要保持镇静,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能轻率跳水。如果出现有人溺水,更不要冒然下水营救。
5.参加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情况下,不可以立即下水,否则易引起抽筋、感冒等。
6、孩子们如果患有中耳炎、皮肤病、红眼病等疾病,以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乏力都不要去游泳,会导致病情加重,传染性疾病会传染给别人,而且还容易发生抽筋、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另外女同学在每月例假期间也不宜游泳。
7.如果不慎滑落水中,应吸足气,拍打着水,大声地呼喊,岸上的人应马上呼喊大人救援,并找附近的长树枝、竹子、草藤,抛向落水者抓住,如果没有大人来救援,岸上的人应一边呼喊一边马上脱掉衣服、皮带并把它们接起来抛向落水的人。
8.当自己特别心爱的东西,比如玩具、手机等物品掉入水中时不要急着去捞,而应找大人来帮忙。恶劣天气如雷雨、刮风、天气突变等情况下,不宜游泳。9.如果遇到溺水者需要急救,立即拨打并就地抢救。如果您会心肺复苏,能熟练掌握救治技巧,建议先快速清除口鼻的水草、污泥等异物后进行5次口对口人工呼吸,之后再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如果孩子有意识,有呼吸心跳,可以让孩子侧卧着,头偏向一侧,便于孩子呕吐时,胃内容物的清除,并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附上防溺水顺口溜:
我防溺水有高招,
大人陪伴第一招。
私自游泳很危险,
不去深水很重要。
我防溺水有高招,
游前热身第二招。
伸手踢腿弯弯腰,
预备动作不可少。
我防溺水有高招,
解除抽筋第三招。
赶紧上岸很重要,
喝补糖水解疲劳。
防溺措施要知道,
不可逞能不骄傲。
安全二字记心中,
远离危险身体好。
二、触电
儿童触电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意外伤害,儿童因触电而死亡的人数占儿童意外死亡总人数的11%左右。特别是暑期天气炎热,孩子们大都会宅在家里。从而增加了触电的概率。包括一些熊孩子喜欢玩弄电器,用物品甚至手指捅电插座、加上开关老化、电线裸露,无意接触不安全的电气设备,或雷雨时被雷电所击等。那么,家长们又该提前做好哪些防护措施?万一孩子发生触电情况,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的急救呢?
1、首先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平时应注意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和儿童安全教育,多教孩子电力安全方面的知识,增强孩子的安全用电常识。电源开关尤其是插座不要让儿童随意触摸。打火机、电热器、充电手机等不要放在儿童拿得到的地方,。2.要教育孩子不能用湿手触摸电线、插头等用电设备,必须在关闭电源的情况下才能移动家电,不要用手指及其他物品去拨弄开关和电源插孔。3.不要在户外配电设施附近玩耍,不攀爬变压器台墩。不要在高压线下的鱼塘边钓鱼,更不要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要走进广场的喷泉中嬉水。
4、凡是金属制品都是导电体,千万不要用金属工具直接与电源接触,不要在电线上面搭挂、晾晒衣物,以免发生危险。选购电玩时,要注意辨明生产厂家,特别注意电玩的设计和安全性,这样可以大幅降低儿童触电概率。5、儿童房间内的电器不易过多,应避免使用落地电器,防止儿童绊倒后发生触电事故。应急处置
当发现孩子触电,一定要保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救人首先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先迅速切断电源,关闭电闸,切记一定不要用手直接去接触触电者,可以借助干木棒、竹竿等各种不导电的物体挑开电线。如果是在特别潮湿的地方,不要贸然冲进去,一定要穿上绝缘类的衣物,或者让自己处在干燥的地方,以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一定要赶紧拨打,发现触电者没有呼吸和心跳时,一定要赶紧实施心肺复苏,不要轻言放弃,心肺复苏要保证触电者在安全地带的条件下,解开触电者上衣,或者领口,打开气道,保持呼吸畅通。实施胸部按压,人工呼吸,反复交替,直至医护人员到来!
三、烫伤
烧烫伤通常是由于皮肤或其他器官组织被热的液体(烫伤)、热的固体(接触性灼伤)、或火焰(烧伤)毁坏所引起的。由于小儿皮肤嫩薄,同等热力在小儿身上造成的损伤远较成人严重。我国儿童烧烫伤主要发生在1~4岁儿童,烧烫伤的热源主要是高温液体灼伤,绝大多数发生在家中。比如开饮水机烫到胳膊,拉桌布把热汤打翻等。儿童烫伤的原因千奇百怪,大多数由于父母照顾不周导致意外,如帮孩子洗澡时先放热水,水温没调好孩子就坐了进去导致烫伤。”
紧急处理
1、对热液烫伤应立即脱去被热液渗透的衣服,同时应立即采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医院进一步处置,可起到局部快速降温减轻烫伤程度、减轻疼痛、清洁等作用。2、要尽量保护创面,用清洁被单或者毛巾包裹,以免创面再污染。切忌在创面上涂抹酱油、牙膏、面粉、红药水、紫药水、碱等物质,这些物质有害无益,轻者污染创面给以后的治疗带来麻烦,重者引起创面化学烧伤,使创面深度加深。除轻度灼伤者外,医院处理。
四、气道异物梗阻
气道异物梗阻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常因儿童在进食时哭闹、嬉笑,或因儿童将异物或玩具含在口中,哭笑或惊恐而深呼吸时,将异物吸入气管;也有因成人强迫给小儿喂药而引起。气管异物发生的典型表现为:面色青紫、窒息、呛咳、喘鸣、气管撞击感等。
如果已经由于喂食不当,出现孩子噎到、呛咳的情况,爸爸妈妈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如果孩子能呼吸,能够自主咳嗽,建议鼓励孩子自己用力咳嗽,没准能自己咳出来;如果孩子出现面色青紫,呼吸困难的情况,需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并且迅速拨打并同时使用已经拯救过千万孩子生命的“海姆立克急救手法”进行现场救护。
急救处理
1、气管异物在咽部,部分可以自然咳出,一旦进入气管,咳嗽排出的机会极低,医院手术的条件下,用喉镜或气管镜将异物取出,因此,医院急诊处理。
2、医院较远,孩子呼吸困难又较重,则需要就地进行抢救。急救时救护者取坐位,让儿童面朝向前坐于救护者的腿上,然后救护者用两手的中指和示指,用力向后上方挤压儿童的上腹部,压后随即放松,重复进行。对年龄稍大一点的儿童,可让其趴在救护者的膝盖上,头朝下,捶其背部两肩胛骨之间。
3、如果患儿出现呕吐现象或恢复呼吸时,应尽快将患儿平放,迅速从口腔内清除阻塞物,以防再度阻塞。
五、中毒
儿童中毒多发生在1~4岁年龄,学龄前儿童非常好奇、好动,喜欢用口和手去探索环境中的各种事物,有更多的途径接触到毒物,很容易误食家中的药物、化妆品、护肤品、杀虫剂、清洁剂等而中毒。我国有近9成的儿童中毒发生在家中。
中毒症状
孩子中毒后一般会出现无缘无故的恶心、呕吐或腹泻;有的孩子会诉说胸部或腹部疼痛,头疼或视线模糊等;如果家长仔细辨别,可以发现孩子衣物上有可疑的痕迹,嘴唇或皮肤上有火辣辣的灼烧感或皮疹;时间较久的还会出现肌肉麻痹、发抖或者发烧;有的甚至出现呼吸异常或者呼吸有异味、严重者有呼吸困难;还有极少部分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嗜睡、烦躁易怒、易受惊)或者癫痫、抽搐或昏迷等。
急救处理
1、迅速将有毒物品远离孩子,如果孩子嘴里还有剩余,让他吐出来,尽快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对接触中毒者应立即脱去衣物,用大温水冲洗局部皮肤。
2、收集有毒物品及包装和孩子的呕吐物,拨打医院。
3、对吸入中毒者应要求立即脱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及吸氧。
4、对口服中毒者,采用催吐、洗胃、灌肠。得到相关专业人士指导后,可内服牛奶、蛋清等包裹毒物,减少毒物与胃黏膜接触,或应用拮抗剂直接与毒物发生作用,延缓医院。
如何预防
1、现在家家都有小药柜,家长在保存药物时候,一定要把药放在上锁或有密码的柜子里,。永远不要把药片比成糖果,这会让孩子因为好奇更加渴望尝试;也不要把你的药拿到孩子面前,她可能会模仿你。当家里来客人时,要求他们把药品放在远离孩子的地方,尤其是老人,他们可能并不使用儿童安全盖。
2、家里的护肤品及化妆品,甚至洗涤剂等,应该放在孩子拿不到的高处或上锁的柜子里。尤其是当孩子逐渐长大,可以自己上厕所的时候,要保证孩子能够到达的范围内不放置危险物品。食品的干燥剂包装等要及时清除。
以上只是跟大家介绍了最常见的几种儿童意外伤害,其它还有坠楼、动物致伤、交通事故、挤压伤、锐器损伤等。意外伤害可造成儿童身心发育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应该引起每一位家长和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