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杂交水稻制种移栽的黄金时节,连日来,在羊桥乡、天星乡杂交水稻制种主产区,农民正在抢抓农时,移栽秧苗,田间地头绘就了一幅田园好风光。
在羊桥乡丁坪村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基地,记者看到村民们一手抱秧,一手插秧,分秧苗、插秧的动作流畅,一块块空荡荡的水田换上了崭新绿装。
“为了抢抓农时,现在拔秧和插秧是同时进行,平均每天有70多个人在务工。”丁坪村种植大户高中发介绍说,今年总共发展了亩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秧苗移植初步预计要5月底才能完成。
在不远处的育秧田里,村民正忙着拔秧苗,并将秧苗打成捆,堆放在田边,然后将秧苗运往田里。
“这几天,一直在秧田里拔秧,块钱一天,当天结账。”丁坪村村民罗群珍高兴地介绍说,秧苗移栽完了,还有打药、赶花这些活路要做,在家门口就业,一年下来收入也有上万元。
据了解,年,羊桥乡共发展杂稻制种产业亩,涉及9个行政村,该产业预计全年可带动周边群众务工人次,务工收入达万元,土地租金万元,预计全年可实现总产值万元。
同样,在天星乡地城村坝区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群众也正在移栽今年第一批秧苗。
“我家里活路忙完了,就到这里来帮忙,搭田埂、犁田、栽秧所有活路都做,栽秧块钱一天,一年找两万多块钱,家里的活路还可以正常做。”地城村村民黄久全一边忙着插秧,一边高兴地说。
“地城村是全乡第一个提前移栽,为杂稻制种产业开个好头。”地城村主任柳文杨介绍说,地城村的水源和气候条件好,适合杂稻制种,今年共发展杂稻制种连片种植亩,争取到6月初完成移栽工作。
“今年,天星乡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主要分布在地城、关庄、力元三个坝区,种植0亩,预计产值余万元,带动劳动力就业20余人次。”天星乡乡长刘勋介绍说。
岑巩属于典型的山地农业县,境内以杂稻制种为主导的产业坝区有17个,自然隔离条件好,能承担多个生产组合。自年岑巩县开始试种杂稻制种后,到现在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已连续发展45年。
年,杂稻制种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周坪杂交水稻制种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被科技部列为第六批“国家科技示范核心区”;年获得制种大县专项奖励资金补助。
年,该县结合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化发展为载体,以“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等组织形式,全县发展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万亩以上,预计生产种子万公斤,带动9个乡镇,户种植大户参与杂交水稻制种订单生产,农户户均增收2.5万元,实现年产值1.2亿元。
县融媒体中心万再祥万兆川
通讯员吴锐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总监制:潘家贵
执行总编:张超
编辑:向美玲
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