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发热

白癜风早期症状能彻底治愈好吗 http://www.sjqbdf.com/

一、定义

发热即体温的异常升高。当腋下体温波动在37.5C~38°C之间时临床上称为低热。体温在39C~40°C称为高热,超过C称为超高热。连续发烧超过2周称为长期发热。由于小儿正常体温稍有波动,因此腋下体温在37C~37.5C之间是否属于低热,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二、病因

(一)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任何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疾病都可伴有发热。常见发热的有败血症、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伤寒、结核等,急性发热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其中多数为病毒性感冒。长期低热以结核病、慢性尿路感染、慢性鼻窦炎等常见。

(二)非感染性疾病收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发热可见于大量组织破坏或坏死(白血病、恶性肿瘤、严重组织损伤如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如某些药物反应、血清病等)、产热过多或散热过少(前者如惊厥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后者如外胚叶发育不全)、体温调节失常(颅脑损伤)和中暑等。

三、发病机理

发热是机体防御疾病的反应,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年龄小、体质弱的患儿在严重感染时可不发热,说明防御功能不良,预后往往不良。发热高、持续时间久往往对机体产生下列不良影响。

(一)高热使代谢率增快、耗氧量亦增多。体温每增高1C,基础代谢增高13%。

(二)高热时为了散热心搏加快,体温每升高1C,心搏增快15次/min。同时表皮血管扩张,故心血管负担加大。

(三)高热可使大脑皮层过度兴奋,产生烦躁、惊厥;也可发生大脑皮层抑制,引起昏睡、昏迷,多见于婴幼儿。

四高热时消化道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蠕动减慢,故常伴有食欲减退,胞(、但秘等。持续高热反而使机体防御机能降低,对康复不利。

四、诊断检查

发热的病因繁多,疾病诊断难易不一。急性发热若已持续2~3日,症状和体征一般已比较明显,诊断常不困难。发热的早期有时缺乏阳性体征,一时不易明确诊断。对发病时间短(指发病在10多小时以内者)除了密切观察病情发展和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外,应仔细观察神经精神状态和心血管功能,以便及早发现早期的暴发型疾病,如中毒性痢疾、流脑败血症、休克型肺炎等,做到及时抢救,减少误诊。发热早期只伴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还应根据季节特点、传染病流行情况和患儿特点,警惕急性传染病的可能性,减少漏长期发热而其他临床表现不明显者仍以感染性疾病为多见,如肠道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链球菌感染后综合征、泌尿道感染、结核病、沙门氏菌属感染等。其次为结缔组织病,如风湿热、少年性全身性风湿性关节炎;血液病,如白血病;恶性肿瘤,如霍奇金病;以及其他一些少见病,应根据需要进行有关的实验室检查以作辅助诊断。

五、护理

(一)常见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原发疾病有关。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发热不显性失水增加及摄人不足有关。

3.潜在合并症

(1)感染性休克:与原发疾病有关。

(2)高热惊厥:与体温过高及小儿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有关。

(二)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定时测量和精确地记录体温,一般每4h1次,以便观察患儿热型。超高热或有高热惊厥趋势等情况时需每1~2h测量1次。退热处置后应观察有无体温骤降,大量出汗,软弱无力等现象,当有虚脱表现时应予保暖、饮温开水、严重者需静脉补充液体。应用退热措施后1h内应重复测量体温。

此外,需要随时注意有无新的症状或体征出现,如神志改变、皮疹、呕吐、腹泻、淋巴结肿大等。诊断尚未明确者更应密切观察。

2.一般护理患儿需卧床休息,室内环境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厚。小婴儿不要包裹太紧以利散热。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要勤擦浴,更换内衣和被单。保证充足水分摄人,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人量不足,必要时给予静脉输液。加强口腔护理。

3.降温措施当体温在38.59C左右或以上时需给对症治疗。若患儿有高热惊厥史者则应提早给予处理。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1)物理降温:比较安全有效。常用的方法有:

①头部冷湿敷或枕冰袋,冷敷是将小毛巾放人盛有凉水的面盆内,浸湿透后,略拧干,以不滴水为宜,敷在小儿前额或大血管走行处,每10~15min更换一次,注意避免冷水将患儿的衣被弄湿和水流人身体其他部位;枕冰9(袋是将碎冰块装人冰袋内,去除有尖锐棱角的冰块,再加入少量凉水,驱除空气,盖紧盖子,擦干袋子后,装入套中置于头部或颈部两侧大血管流经处,可降低体温,减少脑细胞耗B)氧量。

②酒精擦浴:对婴幼儿降温效果较好,但要注意酒精擦浴只减低皮肤表面温度,而肛温仍可很高,所以高热惊默者,还应该给予降温药和镇静药为宜。

③温湿大毛巾包裹躯干部,包括腋下和腹股沟部,此法舒服且降温效果好。

④温水浴,水温比患儿体温低1C,应用清水。盆浴时间很短,操作要敏捷,适用于温暖和炎热季节,或者室温在22C~24C的任何季节,降温效果好。

⑤冷盐水灌肠,适用于降温和需检查大便的患儿。

⑥大血管区放置冰袋配合冬眠疗法。

(2)药物降温常用的方法有:①25%安乃近溶液滴鼻,此法简便而有效,适用于5个月到1岁左右的婴儿,每次1~2滴,滴人鼻腔,一般1h以内即可降低体温;②阿苯片(每片含阿司匹林0.1g和苯巴比妥0.01g)为常用的退热剂,剂量按阿司匹林计算为每次5~10mg/kg,年龄小选择小剂量。体温上升可重复使用,间隔不短于4h。退热不要求降得太快,一般从高热降至中、低热即可,以免发生多汗、肢体厩冷等虚脱现象。3~4个月以内小婴儿般不用或慎用阿司匹林。③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有解热镇痛作用,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小、无肝功能损害和抗凝等副作用,故现在使用较多,剂量同阿司匹林。

4.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按医嘱采取不同治疗,细菌性感染采用敏感抗生素、病毒性感染可给子抗病每制剂或中药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shaoshang.com/mbss/57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