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授权发布山东生活频道记者栾佳颖
近日,在山东菏泽市,一名刚刚出生才40天的婴儿,竟然被滚烫的热饭烫伤了。原来当时月嫂抱着孩子去厨房关火,顺便搅了一下锅。锅里煮的是小米粥,里面有鸡蛋,是带壳煮的。没想到搅了一下后,锅里一个鸡蛋突然爆了,溅了孩子一身。导致他的腿和肚皮被严重烫伤,甚至还有掉皮的情况。婴儿被烫伤后,家人赶紧将其送往附近卫生院。由于医疗水平有限,医院进行治疗,但当时正是下班高峰期,孩子的家人赶紧找到交警求助。好在交警及时开通了绿波带,一路绿灯,十几公里路程仅用时十分钟,医院,孩子也及时得到了救治。月嫂抱着这么小的孩子做饭,真的是太大意了。在这里也要给交警们点赞,人民警察为人民,关键时刻解燃眉之急,谢谢你们!其实幼儿烧伤的事情时有发生,我们平时除了要小心让孩子能够远离危险之外,被烫伤后的处理方式也十分重要,有的孩子烫伤的情况并不严重,却反而被不恰当的处理手段置入了危险的境地。6月13日晚上10点多,上海市奉贤区就发生过这么一件吓人的案例。4岁的男孩童童不小心碰翻了盛米线的碗,热气腾腾的米线飞溅在童童手上、胸前,总烫伤面积有半个巴掌那么大,又红又肿,童童疼地哇哇哭了起来。这时,着急的童童爸爸突然想起了在福建老家,听老人说过的一个土方:用酒敷可以消肿止痛,治疗烫伤非常灵。便把家里的一箱红星二锅头搬了出来。随后,童童妈妈脱掉了孩子的上衣,童童爸爸则把二锅头打开,一瓶瓶浇在童童的皮肤上。56度的二锅头用了ml,52度的用了ml。慢慢地,童童不哭了,凌晨左右,童童开始昏昏沉沉瞌睡了。第二天早上,本应该早起的童童怎么喊都喊不醒!童童爸妈突然有了不祥预感,到医院后初步诊断为“急性酒精中毒”,立即给以纳洛酮解酒等对症治疗。由于病情危重,童童随后被转到了医院。急诊科医生检查发现童童昏迷不醒,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很快安排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ICU)。经检查,童童被医生诊断为“1.急性酒精中毒;2.急性脑水肿;3.两度烫伤;4.代谢性酸中毒”。为了把童童体内大量的酒精排出,ICU医生和童童爸妈商量后使用了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装置,孩子这才恢复清醒。几乎每天都有各种烫伤后的荒唐处理方法。医院烧伤科专家特别提到了“民间三宝”,即老鼠油、牙膏和酱油,很多老人觉得烫伤抹这三样就好。事实上,这种民间偏方都是错误的。首先,烧烫伤后不能在创面随意涂抹药物,如红汞、龙胆紫,以免妨碍医生对创面的观察和深度的判断,且红药水含有汞,大面积使用可能引起汞中毒。其次,也不要涂抹不易清除的物质,如酱油、香油、牙膏、香灰等,这些物质对创面起不到任何治疗作用,反而会妨碍清创并增加创面污染的机会。医院,那也是错误的。医师反复强调,冷水冲!冷水冲!至少冲20-30分钟。在家第一时间运用正确的处理,能够有效的减少疤痕增生的概率。烧伤科专家指出,日常烫伤急救处理要牢记“冲、脱、泡、盖、送”的原则。1、烧烫伤后应即刻用冷水“冲”淋降温;2、“脱”去浸满热液的衣物;3、“泡”指的就是冷疗:将烧伤创面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淋或浸入清洁冷水中,温度以5-20℃为宜。持续时间以冷源去除后不痛或稍痛为准,一般在半小时至1小时;4、然后用干净敷料、毛巾、床单等“覆盖”创面;5、最后妥善的“转送”医院。有些患者由于创面不大,医院,选择自己购买药膏治疗烫伤。在此提醒大家:烧伤外用药物有很多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且使用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到专科医生处进行评估,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不能图省事,自行购药换药。更不要听信某些偏方说使用后愈合快、完全不留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编辑:斯雯来源:山东生活频道记者:栾佳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