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真题回忆:
心衰发生的机制
答案:
①Fank-Staring机制
②神经体液机制
a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b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in-
③心肌肥厚
④心室重塑在心脏功能受损
⑤舒张功能不全
⑥体液因子的改变
真题推演预测年必考考点①: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答案:
①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的导联上出现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形,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T波倒置;
②在背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则出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真题推演预测年必考考点②: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时间
答案:24小时
年真题回忆:
脑室引流最长留置时间
答案:一周
真题推演预测年必考考点①:脑室引流的护理
答案:
①引流管安置无菌操作下接引流袋,妥善固定,使引流管开口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搬动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防止脑脊液反流引起颅内感染。
②控制引流速度和量术后早期应抬高引流袋,缓慢引流,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ml为宜,使颅内压平稳降低,避免放液过快导致脑室内出血、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诱发小脑幕上疝等。
③观察记录引流液情况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日为血性后逐渐转清。若脑脊液中有大量酸质频资这潮加尿,很彩败有转续出愈男及时报质送师进行处理;若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提示有颅内感染,应及时引流脑脊液并送检。
④严格无菌,防止感染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穿刺点敷料和引流袋每日更换,如有污染则随时更换;更换引流袋时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
⑤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折叠或阻塞,尤其在搬运病人或翻身时,防止引流管牵拉、滑脱。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表明引流管通畅;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可在严格消毒管口后,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切不可注入生理盐水冲洗,以免将管内阻塞物冲至脑室系统,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
⑥及时拔管持续引流时间通常不超过1周,时间过长易发生颅内感染。拔管前行头颅CT检查,并先试行夹闭引流管24小时,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如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开放引流;如未出现上述症状,病人脑脊液循环通畅,即可拔管。拔管时先夹闭引流管,防止逆流感染。拔管后加压包扎,嘱病人卧床休息和减少头部活动,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处理
真题推演预测年必考考点②:胸腔引流一次不超过多少ml
答案:ml
年真题回忆:
烧伤的分级
答案:如图
真题推演预测年必考考点①:烧伤后如何补液
①伤后第1个24小时:补液总量的一半应在伤后8小时内输入。每1%烧伤面积(Ⅱ度、Ⅲ度)每公斤体重应补充胶体液和电解质液共1.5ml(儿童为1.8ml,婴儿为2ml),另加每日生理需要量ml(儿童60~80ml/kg,婴儿ml/kg)即:第1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x烧伤面积x1.5m(儿童为1.8ml,婴儿为2ml)+ml(儿童60~80ml/kg,婴儿ml/kg)
②伤后第2个24小时:电解质液和胶体液为第1个24小时的一半,再加每日生理需要量ml.
③补液种类胶体液和电解质液的比例为1:2,大面积深度烧伤者与小儿烧伤其比例可改为1:1。胶体液首选血浆,紧急抢救时可用低分子量的血浆代用品,但总用量不宜超过0ml,Ⅲ度烧伤病人可适量输全血。电解质溶液首选平衡盐液,并适当补充碳酸氢钠溶液。生理需要量一般用5%~10%葡萄糖注射液。
真题推演预测年必考考点②:烧伤面积的计算,按人卫版第六版教材上面的九分法计算。
年真题回忆:
口腔护理漱口液的选择
答案:如图
真题推演预测年必考考点①:特殊口腔的适应症
答案:高热、昏迷、危重、禁食、鼻饲、口腔疾患、术后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
真题推演预测年必考考点②:特殊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
答案:
①昏迷病人禁止漱口,以免引起误吸。
②口腔护理前后需要清点棉球,一次只夹取一个棉球;棉球拧干,不宜过湿
③观察口腔时,对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的病人,应注意观察口腔内有无真菌感染。
④传染病病人的用物需按消毒隔离原则进行处理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福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