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说:
临近春节,宝爸宝妈总少不了要忙前忙后。家里亲戚一多,事情忙起来难免会有对孩子照料不到的地方,一些安全问题便暗藏其中。
根据警方的统计结果,每年春节都是儿童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其中交通事故、爆竹燃放受伤和迷路走失都是常见危险。
对此,团长为大家整理了一份春节期间儿童安全清单,这几个安全提醒,家长一定要在年前告诉孩子呀!
春节快到了
大人、孩子都将进入“嗨玩模式”!
其中一定少不了的项目——放鞭炮。
总有一些熊孩子会拿鞭炮来恶作剧,
比如丢进井盖,化粪池等,
而每年因为这种放鞭炮恶作剧
所引发的儿童安全事件频频发生。
这不,前两天就有孩子
因为放鞭炮险些被炸飞!!
↓↓↓
1月30日,内蒙古赤峰一名小孩拿着燃烧的烟花棒玩耍时,将烟花棒伸到井盖孔上方,窨井突然发生爆炸,井盖周围的砖块被炸飞,现场产生大量白烟,小孩迅速跑开并喊着“妈妈,我好害怕。”
爆炸发生后,大人慌忙赶出查看。据派出所常警官介绍,应该是因为烟花棒的明火与井里的沼气相遇,发生了爆炸,3辆车受损,无人员受伤。
然而这并不是个例,
如果上面这个案例
还不足以引起你的重视,
请再看看下面这些新闻动图,
每一张都让人胆战心惊!
↓↓↓
提醒:下水道、窖井里有大量沼气,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其爆炸产生的柱状气流,会瞬间将井盖炸成碎片,不仅丢鞭炮的人会受伤甚至危及生命,爆炸产生的碎片还会对周围的行人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除了往下水道丢鞭炮存在安全隐患外,还要警惕孩子被鞭炮渣里的“哑炮”炸伤。
1月24日,湖医院急诊部接诊了一位被鞭炮炸伤的13岁少年,孩子的整个面部被鞭炮炸得面目全非。
来源:梨视频
家长介绍,孩子在家附近看人家燃放花炮,还有没点燃的,自己想继续燃放,因不了解花炮的安全隐患,哑炮意外爆炸,导致孩子面部炸成重伤,目前孩子已被送入烧伤科进行救治。
关于放鞭炮,团长在这里特别提醒各位家长:
1.告诉孩子,什么是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后会发生什么危险。必要的时候找相关视频和孩子一起观看学习。
2.家长要以身作则,规范燃放烟花爆竹。鞭炮要现放现买,不留存,更不要在车后、阳台上存放。
3.不要单独让孩子放鞭炮,一会儿都不行。尽可能不让孩子自己放。告诉孩子:鞭炮不是玩具,是具有一定危险的游戏。
除了放鞭炮,
春节期间下面这几个安全事项
也是家长需要格外警惕的!
1春节走失高发期,防拐防骗需警惕
春节期间孩子走失事件高发于庙会、商场、超市等人流量密集的地点。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家长需要格外注意看护好身边的孩子,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防止孩子落单。
此外,孩子也要掌握足够的安全知识:
1.记住家庭地址、联系电话。一定要让孩子熟记家庭住址、父母工作单位的全称及电话号码,告诉孩子在迷路或被拐骗时,应找警察或拨打,同时模拟特殊情况和孩子一起演练。
2.不和陌生人说话。要告诉孩子别跟陌生人说话,并拒绝陌生人的饮料、糖果、礼物和搂抱,不跟陌生人走等,不给犯罪分子诱骗机会。
3.学会认方位。要教会孩子正确认识方向,不妨学学这首歌谣:“清晨太阳升在东,夜里马勺北斗星。街道门牌要记清,会认东西南北中。”
4.制作护身卡,家中留底。包括孩子的彩色照片、记录、血型、父母的联系方式等。此外,稍大一点的孩子,特别是女孩还可以带个尖叫警报器或者哨子,遇到坏人时就能呼救,威慑坏人。
5.走失时站在原地。告诉孩子一旦找不到爸妈,就站在原地不动,但不要坐下或蹲着,以免太隐蔽父母找不到。
2春节出行守规则,避免交通生危机
春节期间,正值外出旅游高峰,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增高。儿童是交通事故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不仅是因为儿童缺乏安全意识,还因为儿童体型比较矮小,相对高大的成人更容易处于司机的视线盲区。
春节期间人潮拥挤、车辆繁多,为了保证安全家长应尽量避免孩子单独外出,如果不方便陪同孩子出行,也有以下几点一定要叮嘱孩子:
1.文明乘坐公共交通。排队等车,车未停稳不得靠近车辆,上下车时不拥挤。乘坐时要系好安全带或抓牢扶手。
2.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跑闹、玩耍。横穿马路要走斑马线、人行天桥等,不得随意横穿。一定教育孩子不要在停车场以及机动车附近玩耍。
3.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电梯内要守规矩,不可以在电梯内蹦跳或打闹。如果电梯突然停止,千万不可自行硬掰电梯门,而应该先拨打电梯内的应急电话求救。乘坐电动扶梯时,要扶稳站好,不在扶梯上打闹或玩手机等。
春节期间家长带孩子走亲访友,选择乘坐私家车往往成为外出的第一选择,因此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尤其需要注意车内安全。
孩子脖子上的围巾、链子等,最好将两端塞进衣服或进行固定,以防车辆紧急刹车时发生意外缠绞,导致伤害。同时对于12岁以下儿童,乘坐汽车尽可能使用安全座椅或坐垫,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安全。
3病从口入要记牢,暴饮暴食不可取
春节期间,每家每户都会准备丰富的饭菜和零食。面对诸多美味佳肴,孩子难免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大吃大喝,根本停不下来。
但正是如此,很多孩子在春节期间不注意饮食,也导致了各种肠胃疾病的发生。对此,各位家长要留心以下几点饮食安全小贴士:
1.监督孩子饭前便后勤洗手,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2.有了压岁钱后孩子很可能会自己购买一些零食,家长应叮嘱孩子购买有包装的食品时,要看清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一定不要购买食用。
3.生吃瓜果要注意洗干净后才可食用,不可吃腐烂、变质的瓜果。
4.不能让孩子暴饮暴食,防止消化不良。
特别提醒:
年夜饭桌上少不了鱼的身影,很多孩子还不能顺利地剔除鱼刺,因此“卡鱼刺”现象也常有发生。
这时候家长可别指望让孩子喝醋或者大口吞饭来解决!几口醋并不能软化鱼刺;吞饭只会使鱼刺推向深处,严重时甚至会刺破气管、血管。
这时正确的急救措施是:停止进食,不要催吐,减少吞咽动作,尽快就医!
4烫伤烧伤不要慌,五步应急帮您忙
春节期间,大人们都在厨房里忙活,孩子一不留心被油烫伤的几率很高。这时候一些家长会把牙膏或橄榄油抹到患处,以此缓解孩子的伤痛,殊不知往伤口上涂抹乱七八糟的东西,易致伤口感染。
正确的急救措施应是“冲脱泡盖送”,五步应急法帮孩子缓解伤痛:
1.冲:第一时间用流动的凉水冲洗烫灼伤部位至少20分钟。冷水可将热量迅速散去,降低对皮肤深处的伤害。
2.脱:在冲洗过程中,家长可借助剪刀小心去除覆盖伤口表面的衣物,如果衣物已经粘在皮肤上,就不要硬拉扯了。
3.泡:将孩子烫烧伤的部位泡在冷水中持续10~30分钟,缓解孩子的疼痛。
4.盖:使用干净、无菌的纱布轻盖伤口,这样做可以减少外界对伤口的刺激和感染。
5.送:如果皮肤已脱落或烫伤部位严重,医院,避免误诊;如果烫伤范围小,程度轻,可先在家观察。即使使用烫伤膏,也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等待伤口慢慢好转和修复。
5动物咬伤要警惕,冲洗伤口急送医
在过年走亲访友的时候,孩子看到亲戚家的小动物,很可能一时好奇就伸手去摸,结果被小动物咬伤。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忽视这小小的伤口,很可能诱发孩子的健康危机。
针对动物咬伤,家长应知道以下几点:
1.为了降低被咬伤的几率,大人要事先告诉孩子不要随意靠近、主动攻击、戏弄陌生的狗;不管谁家的狗,都不要在它们吃东西、睡觉、照顾幼崽时打扰。
2.被咬伤后应迅医院。被动物咬、抓伤后,应先及时用肥皂水清洗伤口15分钟以上;医院彻底处理伤口。
3.万万不可小瞧被咬伤后的风险,目前对于狂犬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死亡率较高,因此被孩子医院就医,若被可能感染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要在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
6防范冬季流感病,孩子安全要留心
过年由于生活节奏的变化,外加休息不足,人体的免疫力都会明显下降,导致病毒和细菌容易乘虚而入。同时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也会增加互相接触和感染疾病的风险。
家长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帮助降低孩子在春节期间感染流感的几率:
1.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居家时经常开窗通风。
2.注意春节期间食物的营养均衡,不可一味大鱼大肉,合理搭配才能提高抵抗力。
3.尽量避免孩子熬夜,保持充足睡眠,养成运动习惯。
4.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同时外出时应注意雾霾天气,戴上口罩。
最后,
祝福所有的大朋友、小朋友
过一个祥和、平安的新春佳节!
文丨阿么
综合我们视频、安全小妹、
中国教育报、渭南青年网、微言教育等
成都儿童团稿件,版权归成都商报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记得给成都儿童团加星标哦★
精选活动
气象主题研学游丨科技主题研学游
商报小记者
活动专区丨我要入团丨活动商城
成都儿童团新媒体矩阵今日头条丨搜狐号
一点号丨网易号丨企鹅号
商务合作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