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抽動穢語哮喘和疝氣,從痰論治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http://m.39.net/news/a_6010350.html

1

一對夫妻带着孩子來看診。

這是一個12歲的男孩子,身高形闊,身材跟父母很像。但臉色黃暗無光,眼睛下面吊著兩個黑眼袋。

我對孩子的父母說,孩子的脾胃不大好。

他們說是呀是呀,為此帶孩子參加辟穀,剛剛回來,五天時間只吃了一些酸奶和水果。

我有點驚訝,這麼小的孩子,父母怎麼會忍心讓孩子參加辟榖呢?這該是什麼痛苦導致父母這種決心呢?

2

原來,孩子有抽動症。

給大家介紹一下,抽動證又叫抽動穢語綜合證,是小孩子現在特別常見的一個病,表現是小孩子控制不住自己頭面或四肢,會有無意識的抽動,如眨眼、咧嘴、搖頭、甩手、抖腿等,有時伴隨喉頭發音、或不自主說髒話等。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我對他們說,孩子最重要的是保護胃氣,不能隨意傷害,如果胃氣傷了,病就不好治。

也許辟穀時有高人指引,可以無礙。但回來後,切記吃主食,先吃濃濃的米油,以逐步恢復胃氣。

3

我看了孩子的舌頭:舌胖,顏色暗,薄膩苔,舌面上水津比較多。

水津就是體內多餘的水,沒有被轉化和利用的水,這反映了體內也有多餘的水,並沒有很好地吸收到體內。同時舌的中後部凹陷,說明脾胃陰血有所損傷,病程不短。

於是問:喜歡吃什麼?小時候飲食習慣如何?

他媽媽回答:從小什麼都吃,尤其喜歡甜食。

再摸脈。孩子的脈象很有特點,一搭上,就覺得硬。仔細體會,是脾脈和肝脈硬,而心和肺脈都上越,且滑細。

我問:有沒有心臟不舒服的感覺呢?

孩子說:沒有。

那你喜不喜歡運動?

孩子說:不怎麼運動。

他媽媽解釋說,他不喜歡運動,一運動就覺得累。

不奇怪,陽氣足,喜動。不喜歡動,是本能自我保護,節省陽氣。

尤其心脈滑細,可以感覺到孩子的心血不足。

他爸爸說,孩子特別敏感,容易哭。

心神失養,神弱,自然容易為外界環境觸動。

從脈象看,肺氣也是上逆的,有痰瘀阻。

父母又點頭,說孩子曾經患哮喘,一用西藥就抽,自己用刮痧、拔罐、艾灸的方法調理之後沒再發作,但是換季時,過敏性鼻炎還是會有大發作。

我看著孩子圓滾滾的脖子,順手摸了摸胸鎖乳突肌、缺盆、肋間和手臂的肺經,滿,痰結,果不其然,痰壅滯於上。

二人又連連點頭說,對對對,孩子自己就說,感覺從脖梗到後腦勺,像被蒙住了一樣。

孩子的形容十分貼切,被蒙住了,不就是陽氣升不上去,頭腦里混沌不清的感覺嗎?我們大人有時候管頭上濕濁重,叫首重如裹,就是這種陰過剩、清陽不布,頭上像帶了帽子的感覺。

4

古人說,高巔之上,唯風可及。頭位於人體最高處,若不是藉助風勢,痰濕並不容易上至此處。

風,指肝風。孩子頭部有痰蒙的感覺,說明動了肝風。

或許有同學不知道痰是什麼。解釋一下,痰,分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

有形之痰是咳吐出來的,我們看得到,以白色黃色居多,也有綠色、黑色,是從肺里排出的痰。

而無形之痰,存在於人體的臟腑、經絡、皮裡膜外、四肢百骸,隨著氣的流動而流動,或停留下來,阻礙身體的氣機。無形之痰雖然從外表不易被看到,但常常能通過觸摸感受到,比如異常的柔軟處、或增厚處、或肥滿處、或冰冷處等等,摸上去可能呈現出團塊、條索、片狀或網狀等不同形狀。

濕聚生痰。飲食不當(如過冷、過油膩、高蛋白),脾失健運,津液不布,最容易產生痰。

5

再來理解一下中醫中肝的概念,與西醫所說的肝臟並不等同。中醫里說的肝,包括肝的本臟、經和絡,以及肝氣血運行所表現的功能所在,如肝主筋。

古人說,「肝為風木之臟,因有相火內寄,體陰用陽,其性剛,主動主升……倘精液有虧,肝陰不足,血燥生熱,熱則風陽上升,竅絡阻塞,頭目不清,眩暈跌撲,甚則瘛瘲厥矣」。瘛即筋脈拘急,瘲即筋脈馳縱,合起來就是抽動的意思。

可見,肝有剛柔相濟的特點:陰血足,則肝氣柔和,如春風般敷布滋養全身筋脈;如果痰多而血少,則肝失濡養,那就像疾風一樣迅猛,表現出剛勁太過,筋脈拘急。

風夾著痰,上行頭面、或行於軀幹四肢,於是出現抽動穢語綜合證的主要見證。

6

進行腹診。

腹部比起臉來說倒是白淨了很多,很柔軟,有點過分柔軟了,是屬於痰的柔軟。雖然剛剛辟穀完,但整體摸下來氣不是很虛,小腹尤其滿。看來基本病因還是在飲食過度,脾失健運,導致痰濁內生,肝失濡養。不屬於虛證,所以不當用補藥。

摸一摸其它經脈,發現孩子大腿內側的肝經也是弦緊的,這也反映了陰血不足、筋脈失養的病機。

父母說,孩子還患過小腸疝氣,兩年前做了手術。古人云,「諸疝皆歸肝經」。肝經繞陰器,過少腹,若肝經氣機鬱滯,復感外寒,則可內外相合,發為小腸疝氣。可見,疝氣同樣有氣滯肝脈的因。

雖然在診治過程中,孩子的抽動並未發作,這與他剛剛辟穀回來,腸胃里沒有太多食積阻滯,所以肝氣運行較為調達有關。

但是縱觀全身,痰濕壅滯於上中下焦、肝失濡養的基本病機還在,我們稱為伏邪。如遇新邪觸動,如飲食不周、或情緒過極,就容易引致復發。因此,我們應當在其平穩期,對基本病機給予治療:化痰健脾、疏肝通絡。

7

把病因病機辨別清楚後,治療方向就明確了。

若是用藥,可以用辛溫芳香藥溫脾化痰、疏肝行氣、辛涼藥透邪通絡、苦溫藥瀉心組方加減。

若是不用藥,刮痧疏肝之功昭著。肝屬木,而脾屬土。內經雲,土得木而達。肝氣一疏,脾氣漸復,痰濁便可祛除,肝風自可平息。

或用重灸和按摩之法,健脾陽、化痰濕,痰濕祛則肝氣調達,也是妙法。

當然說到治療,我們要考慮一個孩子是否能承受這樣的治療,考慮他的意願。我問他,艾灸和刮痧你能接受嗎?

男孩點點頭說,我都喜歡。

多好的孩子。接下來的治療應該會比較順利吧。

END

臨證·思考·練功·讀書玄圃小拙

追尋生命之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shaoshang.com/sbss/88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