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科的兴衰,见证花炮业的安全革命

烧伤科的兴衰,见证花炮业的安全革命

——湖南醴陵市推进烟花爆竹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见闻

■田硕黄雄

古语云“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农历四月十八,是花炮祖师爷李畋的诞辰,也是湖南醴陵、浏阳和江西上栗、万载一带的花炮节。这里的人们会在这天祭拜祖师爷,烧香磕头,祈求保佑一年平安顺遂。

制作烟花爆竹是门古老的手工技艺,长期沿袭家庭作坊式手工生产,一般要经过裁纸、卷筒、装药、褙皮等12道流程、72道工序,人与火药直接接触,易引发事故导致人员伤亡。

“从小到大,身边因为烟花爆竹离开的人,不下个。”今年48岁的湖南科富花炮公司的安全员缪昌盛一脸的惋惜。“医院的烧伤科,在全国都很有名。”湖南醴陵市安监局副局长余志勇告诉记者,烟花爆竹生产的危险性高,事故不断,医院的烧伤科治疗水平上可见一斑。

一边是延续千年的文化和传统产业,一边是危险性极高的事故风险,站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生于斯、长于斯的花炮人该何去何从?

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提出“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战略。作为烟花爆竹的发源地、全国四大主产区之一的湖南省醴陵市,全面推进厂房建设标准化、生产流程机械化、生产工艺科技化、信息技术网络化“四大改造”,进行烟花爆竹产业现代化革命,试图探寻传统高危行业的出路。

场景一:

时间:年11月29日10时

地点:醴陵市安监局

关键词:观摩传统机械化,传统难割舍探索新出路

冬雨绵绵,乘车一路沿着湘江支流渌江河,记者来到湖南省醴陵市安监局。一进门,记者便被副局长余志勇告知,分管烟花爆竹的醴陵市安监局执法大队大队长汤中亮去乡镇检查了。“年底是花炮生产旺季,最让我们放心不下,必须加大监管力度。”

作为主产区之一,醴陵市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家,市场份额占全球的十分之一、全国的四分之一。这座人口万的城市,烟花爆竹行业从业人员近10万人。

余志勇告诉记者,和别省外出务工不同,醴陵市当地村民大多不愿出去打工。一方面因为从事烟花爆竹行业收入可观,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沿革,所以明知是危险性极高的行业,几代人都围着花炮行业转,就有了“花炮二代”、“花炮三代”。

传统难以割舍,当地企业纷纷探索机械化生产出路。“年,烟花爆竹行业开始‘试水’机械化,用机器替代人,从而减少对人的危害。”余志勇说,当地烟花爆竹机械生产企业数量如雨后春笋,全市烟花爆竹产业机械化应用率超过70%,爆竹生产涉药工序%实现机械化生产。“由于组合烟花生产的工艺更复杂,最危险的涉药工序还大多由人工来完成。”余志勇说。

“不过这些技术瓶颈已经突破了。”站在一旁的醴陵市安监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赖志强笑着卖了个关子,“来,我带你去视频监控中心看看,对比一下传统手工作业和机械化生产,有个直观感受。”

记者跟随赖志强来到位于八楼的视频监控中心。“来看这个画面。”赖志强指着一个显示屏说,“这是爆竹生产中危险性最高的混药工序。”记者不由凑近仔细观看。画面中,1名工人在仅有三四平方米的混药间,把硝和硫磺等药粉进行混合,制成核心爆炸药物。这名工人背对着屏幕,戴着防护用品,重复着机械动作。

另一个画面显示的是爆竹生产混药机器。赖志强介绍,工人在抗爆间外把爆竹空筒和化工原料送到传输带上进行装药,同时,需要人工中转已装药的药饼。“虽然爆竹生产涉药工序实现了机械化,但还需要人工配合,离自动化还有‘一步之遥’。”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机分离、人药分离,把最危险的工序交给机器来做,实现人的本质安全。”赖志强说,“今天下午咱们要去参观的两家企业,就做到了这点。”

场景二:

时间:年11月29日14时

地点:湖南科富花炮公司

关键词:爆竹自动化首例,自动化减人管理不放松

当天下午,雨下得越来越大,记者乘车前往位于李畋镇的湖南科富花炮公司。一下车,企业内部道路两旁四五米高的红土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虽说它是山,但其实顶部已被削平。赖志强介绍,红土是醴陵特色,这种土粘性大,密度高,用来烧制陶瓷有天然优势,所以醴陵陶瓷全国闻名。而对烟花爆竹行业来说,红土是打泥底的好材料,多数企业就地取土,造就了“平顶”红土山的景象。

今天参观的重点是科富花炮马上要投产的爆竹自动化生产线。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委托中国五洲集团设计研发了集插引、混装药、封口固引等工序于一体的爆竹自动化生产线,今年6月,该试点项目落户科富花炮。目前,科富花炮自动化生产线处于调试阶段,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相关专家进行安全预评价合格后,将进行带药试验,如果成功,这将会是全国首条爆竹自动化生产线。

总经理潘江平把记者带到生产线所在的白色小楼。在插引间,6台插引机与混药机相连,中间由防爆墙相隔,实现人药分离。随后,记者又来到控制间,这里可以随时监控插引、送药、混药等各模块的生产情况。

据科富花炮生产经理吴春文介绍,以前1台装药机,要配20个人插引,现在1台装药机配有6台插引机同时工作,只需3个人。整条生产线人员从24人减到6人,“只用1/4的人力,但工作效率却可提高近50%”。

科技水平提升了,日常安全管理也丝毫不能放松。醴陵市将每月19日定为全市安全生产日,企业会在这天邀请专家给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此举得到市安监局的大力支持。

作为典型的“花炮二代”,潘江平感慨地说:“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是手工作坊,技术落后,危险性很大。”经过多年发展,国家对于行业的安全标准越来越严,企业对员工的安全管理也越来越严,早年很多工人违章被罚怕了就走人,现在工人的意识逐渐增强了。

年,醴陵市将南桥镇和富里镇合并为李畋镇,该镇集中了全市40%的烟花爆竹企业。对此,潘江平还有一些特别的感触:“作为李畋镇的企业,还真有一点使命感,借着祖师爷的招牌,更应该努力做好自动化工作,保障员工安全,要不然就是愧对祖先啊!”

场景三:

时间:年11月29日16时

地点:中洲烟花醴陵金利来分公司

关键词:组合烟花自主研发,政企齐努力产量大提升

汽车从县道拐上一条平整宽阔的大路,去往下一个目的地——中洲烟花醴陵金利来分公司。“这是企业为了运输方便专门修的一条路。”赖志强说。沿着这条路走了米,记者来到自动化一号生产基地。

从纸筒到成品,一个组合烟花的诞生,完全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完成。年8月,历经近八年,中洲烟花集团终于将全自动组合烟花生产线研发成功并上线。

“这就是我上午说的技术突破。”赖志强说。记者一边感慨这家企业雄厚的技术实力,一边走进偌大的生产车间。在现场,记者看到,组合烟花自动化生产线,分为总监控室、内筒预制、内筒药输送、内筒制造、危险原料中转、组装药输送、产品组装、成品下线8个区域。据该企业生产主管陈洪介绍,随着第三代自动化生产线的上线,烟花爆竹生产厂区的内筒库、药物总库、筑药间、焙房等库房、车间将消失,大大提升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8个区域总共需要工作人员9名,再加上巡视品管和单班负责人,整条生产线只需11人。”陈洪说,整个自动化生产线加上周边配套,总占地30亩,年产值可达1亿元,而按传统模式生产,需要占地亩到0亩。而且,传统生产企业要达到1亿元的产值,需要工人人左右。

陈洪粗略算了一下,从纸筒到成品,需要15分钟,每15秒就有1件成品诞生。按10个小时1个班计算,每班每天可产件成品,一天2个班能产件,而企业共有4条这样的生产线,产能相当于16条传统生产线。

这么大的产量,会不会增加花炮储存的风险?对于记者的疑问,陈洪解释道,自动化生产基地有1个仓储中心,除此之外,在李畋镇还有5个大型仓储中心。而且,企业都是先下单、后生产,按计划安排储存、物流,防止货物积压。赖志强补充道:“安监局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通过落实监管执法这个硬措施,加大对烟花爆竹储存仓库的执法检查力度,一旦发现有超量储存行为,一律严管重罚。”

陈洪说,一条组合烟花自动化生产线的售价要多万元。高价格将很多花炮生产企业挡在门外。“有不少企业提出提供生产场地,委托中洲集团开展自动化生产,相关合作正在洽谈之中,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赖志强说。

年,醴陵市制定出台了《醴陵市推广烟花自动化生产线三年行动计划》,对烟花爆竹自动化线给予一定奖补,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淘汰家以上落后企业、条以上落后生产线,产能提升40%以上。但赖志强坦言,由于技术超前,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烟花爆竹自动化行业标准,“企业自己摸索出来的路子还需要国家标准来规范,希望得到专家力量支持”。

可以说,科技强安战略带来的变化是显著的。余志勇说,年,医院撤销了曾经全国闻名的烧伤科,原因是“病人太少,科室生存困难”。曾经的烧伤治疗名医转行做起了美容医疗。烧伤科的兴衰,见证了烟花爆竹行业的安全革命。在湖南,烟花爆竹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方兴未艾,关键涉药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人机分离、人药分离”,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转型已经来临。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报、聚焦今日安全

往期精彩回顾

岁末年初刮起“雷霆”旋风,冬日暖阳掀起“宣教”高潮

“雷霆”专项执法行动开始!严打违法违规行为!

李畋镇率先在烟花爆竹企业实行晨会制度

醴陵安监

安全生产有奖举报

安全生产信息邮箱:llsajj

.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shaoshang.com/sbss/90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