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荣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是一名颇具名气的雕塑艺术家。可是这几年,他却破圈了,跨界了,混搭了,平素最关心的,几乎全是“烧烫伤预防”公益事业。这样的介入是有力的,公益行业因为有了艺术家的加盟,而多了一些新颖的视角,多了一些突破的锐度,多了一些加速倡导的可能。
在陈锦荣看来,当前烧烫伤预防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突破“沉淀在几乎每个人身上的思维屏障”。“烧烫伤预防,重在提前储备有效知识。但恰恰是这些认知障碍,阻挡了有效知识的提前进场,导致了遭遇烧烫伤之后的急救不当,让不应有的灾难和悲剧频繁发生。在我看来,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突破人们的认知障碍和思维屏障。这样,烧烫伤的发生率,才有可能迅速下降。而目前来看,我们是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如果做成这个事需要年那我们还是别干了几年前,陈锦荣受朋友之邀,参加了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的一次“工作汇报会”。他听完所有的数据之后,主持人请他上台讲几句。
陈锦荣也不客气,他说,看到你们对自己取得的公益业绩比较兴奋,我不忍心打击你们。但我想,如果全国每年真的约有万人遭遇烧烫伤,而烧烫伤又是唯一可以通过预防全面下降的一种病痛。那么,有一个数据我们要简单地计算一下——按照今天这份“成绩单”的数据进行推演的话,要想实现理想中的烧烫伤预防目标,至少需要年。
既然如此,我们就要考虑一下:如果做成这件事需要年,我们还做它干什么呢?如果我们想短期内,比如十年内,就实现烧烫伤发生数量下降到某个最低水平,那么,我们应当反过来倒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做什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应当怎么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怎么做?只有提升我们自身的认知水平和使命感,这项公益事业才可能具有真正的意义。
在陈锦荣看来,公益事业是有其明确使命的。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介入了一项公益事业,那么,就必须有一个在预定时间内要达成的目标。
正是这一次“汇报会”,引导陈锦荣思考,逼迫他“深度卷入”。要想实现全民烧烫伤预防的理想目标,比如在十年之内,我们整个国家的烧烫伤发生率降到国际先进国家的水平,那么,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就应当进行非常冷静的梳理和精细的规划,拿出非常有效的倡导和推进方案,才可能让烧烫伤预防的基本知识,成为社会上每个人的基本知识储备。万一发生烧烫伤事件时,能够马上使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急救,降低烧烫伤的严重度。
预防烧烫伤宣教最核心的工作方法是“倡导”。而要倡导,就要从“接收者视角”来设计传播内容。比如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非常有名的卡通形象“烫烫小怪兽”,就是用孩子们的视角,提示他们及早地发现身边的各种烧烫伤安全隐患;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强化识别,而主动避免接触“烫烫小怪兽”,避免被其伤害。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身临其境识别居家生活中的危险源,陈锦荣设计了“远离烫烫小怪兽儿童友好安全体验空间”;几乎每一个孩子,只要进入这个场景,就能够迅速认识家中的危险源并能掌握烧烫伤急救知识。
要有效降低烧烫伤的发生率和严重性,整个社会必须实现“两个关口前移”,一是急救的关口前移,发生意外时,医院“前移”到遭遇事故的家庭或个人急救;二是预防的关口前移,全方位消除烧烫伤的发生隐患,人人都有意识地预防烧烫伤的发生。
突破烧烫伤预防的几大思维屏障三年前,陈锦荣配合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制作出了一张“思维导图”。这张思维导图从多个维度,全面分析了当前我们社会存在的各种“思维屏障”,并给出了“克服”和“破解”的方法。
比如,有一个思维屏障是“侥幸心理”。很多人似乎非常相信命运,不相信烧烫伤事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只会发生在“别人身上”。发生在别人身上,是那些人倒霉。而自己受天命照顾,终身不可能被烧伤烫伤,因此,当然也就没有必要学习烧烫伤预防的基本知识。
比如,还有一个思维屏障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知道正确的烧烫伤急救方法,偏信“祖传秘方”。调研发现,社会上有很多人相信自己不需要学习烧烫伤急救的正确知识,因为“我奶奶早就教我祖传秘方了”,遇上烧伤烫伤,抹牙膏,抹酱油,抹大酱,抹陈醋,甚至用布把烧烫伤的地方包起来。更有甚者,有些人甚至为了在新媒体平台上搏眼球,把一些错误方法拍成视频传播,比如把公鸡羽毛烧成的灰涂抹烧烫伤处,说是当地的一种“特效偏方”,给很多人造成了潜在的不良影响。
比如,有些人觉得烫伤医院。却不知道,烧烫伤事故一旦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自救,而自救的最好办法就是马上冲凉水,最好能冲够30分钟,至少要冲到不疼为止。
在遭遇烧烫伤的第一时间,马上给烧烫伤的部位冲凉水。只要这些部位一直冲着凉水,大的伤痛就可以降为轻微的伤痛,重度的就会转为轻度,轻微的伤痛就可以完全没有影响。没有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的话,烫伤就会继续向皮肤的深层组织发展,使伤情进一步加重。
再比如,有人以为现在的信息技术非常发达,遇到了问题马上百度,就能够找到正确的处理方法。在陈锦荣看来,这也是一种必须破除的思维屏障。首先是在翻阅百度的时候,很可能会错过烧烫伤的黄金急救时间,影响急救效果;其次就是网络上信息的准确性,网络上有很多的民间偏方,不仅不能起到急救的效果,还会导致伤情恶化。所以,面对烧烫伤这样的意外,就必须提前学会正确的急救知识。如果能够对这个简单的知识进行演练,在遇到烫伤时才能“处惊不乱”。因此,把烧烫伤预防和急救的常识,提前储备在每个人的脑海里,比存放在任何信息平台,都来得有效。
陈锦荣说:“其实我也是一个烧烫伤的受害者。要是我小时候,我和我的家人们,提前‘接种’好了预防烧烫伤的正确知识,估计我大腿上的那条瘢痕,也不会那么严重。既然一件事是可以通过全民的知识普及,而实现全民预防的,那么,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不应当再承受这种病痛所产生的冲击和痛苦,而应当人人都掌握简单有效的烧烫伤预防和急救常识,一旦意外遭遇到了伤害,能够第一时间通过自己的正确行为,把伤害降到最低。”
期待“跟我冲鸭”,成为公众流行语年,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有一个非常重大的项目,就是想在夏天的时候,举办“烧烫伤全民预防周”。为了把这次活动做得最有效果,最近一段时间,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组织了多次策划和研讨会。
在一次业务策划会上,陈锦荣提出,应当把“冲鸭冲鸭冲冲鸭,不冲就会哎呀呀”这句口号,争取变成全国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顺口溜”。面向公众的传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必须简单明了,一听就懂,一懂就会;会了,自然就“会心一笑”。自己会了懂了,就能够马上传播给其他人,让更多的人受益。
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成立8年来,除了大力传播推广“预防烫烫小怪兽”的基本课程之外,还一直在努力推广一旦遭遇了烧烫伤事故的最简单直接的自救办法——马上冲凉水30分钟。而这个技能点的传播关键,就在于“冲”字。
这几年,受公众流行语的影响,“冲呀”已经在很多场合,都被人写成了“冲鸭”。而这样的转变,也给烧烫伤预防常识的全民传播,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的“戏剧爆发点”。因为有了“鸭子”的形象,公益组织就可以在各种倡导场合,用形象化、戏剧化的场景,来把烧烫伤知识加载在上面。
在陈锦荣参与策划的“烧烫伤预防周”展览中,在入场的关口,就可能有很多各式各样的鸭子,来直观展示冲凉水的重要和必要;甚至可以有一只烤鸭,在凉水的持续冲流下,慢慢地“褪去了所有的热量”,重新变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鸭子。
如果我们的思维再拓展一些,“冲冲鸭”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公众非常熟悉的卡通形象,与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此前推出的卡通形象“烫烫小怪兽”一起,组合出一场又一场烧烫伤预防小戏剧,像“米老鼠和唐老鸭”那样,成为整个社会熟知的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深入人心了,与这个艺术形象息息相关的小知识,也就容易被更多的人掌握了。
在陈锦荣看来,公益组织做社会倡导,必须有“战略高度”。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未来几年内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激发所有的社会力量,一起来推广“冲鸭冲鸭冲冲鸭,不冲就会哎呀呀”这句最有可能也最应当广泛传播的烧烫伤预防口号。因为,公益倡导最好的方式,就是邀请最多的人,来参与一个最简单有效知识的推广和普及。
把烧烫伤预防当成核心业务的公益组织,主要的工作就应当是带动公众“跟我冲鸭”!因为,公益组织作为社会倡导的发动力,只有持续组织公众最容易参与的活动,才有可能把最应当事先储备的预防和急救常识,印在每个人的记忆里,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最有效的作用。
内容监制张代玉周丹迟杨图文排版
董晋杰内容版权归爱无痕所有
胡亚捷教你烫伤急救五步骤
学习更多科普知识,
请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