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第三个伏天到8月20日结束,现时天气仍是不折不扣的闷热,现代人生活在石屎森林,人为空调制造成气候环境的冷热不均,使人容易烦躁,并耗损人体气血,因此清暑宁心,是伏天生活的重点。今期俏佳人携手楚惠老师为你推荐去宁心安神的竹叶配饮,击破三伏天的闷热烦躁
1
宁心除烦话竹子
梅兰菊竹四君子中“竹”——寓意正直,高洁,清雅。竹林里可以避暑。丝竹响起,悦耳清心。竹子的青绿让人清新爽利,这些都是竹子在精神层面上让人宁心的作用。
竹子,是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中的植物,据相关记载有70多个属,1千多个种。多数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
最矮小的竹种,其杆高10至15厘米,最大的竹种,其杆高达40米以上。但大多数种类仅在生长12至年后才开花结籽。竹一生只开花结籽一次。
2
生活中与竹有关的食材
竹笋
是竹的幼芽,组织细嫩,清脆爽口、滋味鲜美,营养丰富,作为药膳资源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本草纲目》、《本草经》、《食疗本草》、《食经》、《齐民要术》、《唐本草》等古典名著均有记载。如《本草纲目》:笋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益气、可久食。
竹菌(竹荪)
系指生于竹林中的菌类,以竹荪最常见,是生于竹林地上的一种菌类。有关它的药膳作用在《食疗本草》、《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医著中均有记载。竹荪作食用菌已有悠久的历史,过去只能从野外采集,数量极有限,通常只作帝王贡品,现已进行人工栽培,其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的提高。
竹实——(不太常见)
竹开花后结实如麦,皮青色,内含竹米,味甜。《广志》记载:“实可服食”。《本草纲目》:“竹实通神明,轻身益气”。《本草纲目拾遗》:“下积如神”(积——消化不良)。
近代研究证明,竹实的营养成分与水稻、麦、玉米相似,除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之外,还含有18种氨基酸,是一种可开发的药膳资源。但由于竹子12-年才开花,因此竹实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常见。
竹盐
在日本及韩国,有僧侣把海盐装在生长三年,直径7厘米以下的竹筒中,用天然黄土封住,再放进窑里用特定的松枝烘烤,反复九次,最后得到的固体粉末就是竹盐。
据称竹盐溶入了竹子的汁液,以及竹子与黄土的矿物质,可作为保健调味料、也加进了个人卫生用品之中,如竹盐牙膏就是生活中较知名的产物,据说有消炎抗菌、防敏抗蛀、保持牙龈胶原、以预防牙龈退化及牙周病的效果,也可作为泡浴美体之用。
竹叶青酒——清心健胃消食
竹叶青酒,属于汾酒的再配制酒,即以汾酒为原料,用淡竹叶、陈皮、木香、檀香、砂仁、山柰等十余种种中药材为辅料,再次配制而成。竹叶青酒,颜色金黄碧翠,有晶体感,酒烈度不大,饮后心舒神旷。
竹叶青酒中砂仁主消胸膈胀满、食积气滞;丁香辛温,暖胃降逆止痛,对脾胃虚寒、呃逆、嗳浊,吐泻、脘腹疼痛有很好的缓解作有;淡竹叶作为泡酒的主要原料,与其他药材一起发挥和胃、除烦、消食的作用。
竹叶心(茶材)
竹叶心以禾本科植物慈竹,淡竹的叶心最为多用。
甘、苦,凉。
清头热,治头昏。《重庆草药》:"叶心:代茶饮,解烦热,止烦渴,对肠胃燥结、热泻、坠胀、小便黄痛等症初起有效。"《草木便方》:"叶:治热淋、尿血。"
5-15克,水煎服。
无实火、实热者,体虚有寒者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竹叶青绿茶
一种与竹子无关的绿茶,主产于峨眉山,只是与竹子青葱翠绿的颜色相近,叶型扁平挺直类似竹叶,相传由陈毅据此而命名。其除烦静心的作用与淡竹叶作用类似。
3
中药中与竹有关的品种
收入中国药典,与竹有关的药材品类有:竹茹,淡竹叶,竹沥,天竺黄,以及一些相关的复方制剂。
竹茹
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淡竹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干。前者称“散竹茹”,后者称“齐竹茹”。
竹茹为卷曲成团的不规则丝条,或呈长条形薄片状。宽窄厚薄不等,浅绿色、黄绿色或黄白色。纤维性,体轻松,质柔韧,有弹性。气微,味淡。
甘,微寒。归肺、胃、心、胆经。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5~10g。
竹沥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经火烤后所流出的液汁。
液汁,多以瓶装或复方成药制剂形式呈现。
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
清肺降火,滑痰利窍。用于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热病痰多,壮热烦渴,破伤风,心神恍惚,认不得人,不能说话等情况。竹沥在中医中用于辩证配伍治疗中风,面竣,小儿高热目赤,肺热痰塞等症状,但由于竹沥苦寒,一定须经过专业的医疗机构医生的诊断后配伍后使用。
天竺黄
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秋、冬二季采收。
本品为不规则的片块或颗粒,大小不一。表面灰蓝色、灰黄色或灰白色,有的洁白色,半透明,略带光泽。体轻,质硬而脆,易破碎,吸湿性强。气微,味淡。
甘,寒。归心、肝经。
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
3-9g。与竹沥相比,天竺黄作用于肺系统的力量不如竹沥,但天竺黄作用于心经的力量稍强,多用于热病攻心时的凉心定惊,小儿夜啼抽搐等情况,但同样需要经过熟悉体质全面情况的医生的辩证配伍才能使用。
淡竹叶
非的叶,而是的叶和茎
整株形态
植物名称
淡竹
淡竹叶(入药典)
形态
中型竹,主干高5-18米,直径约25毫米或更大
丛生,高40-80厘米,具5-6节
种属
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淡竹种
禾本科-假淡竹叶亚科-淡竹叶属-淡竹叶种
使用部位
卷而未放的幼叶:质脆而富弹性
竹叶卷心/竹叶心
干燥茎叶,夏季采割,晒干
用药部位
性味归经
甘、苦,凉。
归心,胃,小肠经
甘、淡,寒。
归心、胃、小肠经。
主治
清头热,治头昏。
《重庆草药》:"叶心:代茶饮,解烦热,止烦渴,对肠胃燥结、热泻、坠胀、小便黄痛等症初起有效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治小便赤痛,口舌生疮。
作用气机
向上之力较强,凉散上焦心胃之风火热邪,肺部痰热咳逆
向下之力较强:擅长引热下行,适宜用于鼻血,牙龈肿痛,使上部之热邪下行,随尿而排出,以及用于小朋友尿不尽,小便赤痛的情况。
用法用量
5-15克,水煎服
6-10g。
禁忌
无实火、实热者,体虚有寒者慎服。
淡竹叶的经典配伍——七星茶和开奶茶
小儿七星茶口服液和颗粒口服液的药典配伍参考:薏苡仁g、稻芽g、山楂g、淡竹叶g、钩藤g、蝉蜕52g
成品为本品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
山楂:消食健胃;
稻芽:清热除烦;
薏苡仁:利尿化湿,健脾胃;
淡竹叶:利小便;
钩藤:平肝息风;
蝉蜕:疏水透疹;
甘草:补肝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开胃消滞,清热定惊。用于小儿积滞化热,消化不良,不思饮食,烦躁易惊,夜寐不安,大便不畅,小便短赤。
口服。一次10~20ml,一日2次,婴儿酌减。
每支装10ml
衍生七星茶颗粒颗粒装配伍组成:麦芽、鸡内金、薏苡仁、山药、赤小豆、淡竹叶、甘草
麦芽、鸡内金——促消化
消积食山药——助消化,敛虚汗,止泻
薏米——利尿化湿,健脾胃
赤小豆——清热除湿利尿
淡竹叶、薏苡仁、赤小豆——清热、利尿,用于小儿惊啼
甘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有助于帮助宝宝改善夜睡不宁,易醒易哭,以及因上火所引发的的便秘,口舌生疮等问题。
用法用量:(用适量温开水开调饮用)
1、初生至2岁婴儿:每日1次,每次1包
2、2岁至5岁:每日2次,每次2包
3、5岁或以上:每日1—2次,每次3包规格:20包/盒
衍生开奶茶颗粒冲剂衍生开奶茶配伍组成:十种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中药食材:薏苡仁、赤小豆、山药、茯苓、麦芽、白扁豆、葛根、淡竹叶、鸡内金、陈皮。
麦芽、鸡内金、茯苓、山药、白扁豆健脾开胃,促消化消积食;
薏米:利尿化湿,健脾胃;
赤小豆、淡竹叶助清热除湿利尿;
有助于改善宝宝吐奶,胃口不好、营养吸收不好,肚痛腹胀等肠胃消化问题。用法用量:(用适量温开水开调饮用,或用以开奶饮用)
1、初生至2岁婴兒:每日1次,每次1包
2、2岁至5岁:每日2次,每次2包
3、5岁或以上:每日1-2次,每次3包
规格:20包/盒
4
淡竹叶的生活配饮
清泡淡竹叶茶适应情况:口舌生疮,牙痛,鼻血,胃热,嗳浊,小便黄赤不尽
份量:淡竹叶3克
器皿:玻璃杯,玻璃壶,普通茶壶或保温杯等
冲饮方法:用热开水浸润3秒钟后倒去,再倒入热开水泡局,十分钟后可饮,可续饮喝大半天此茶味道甘淡清香,清心烦,去胃火,利小便,将热邪下行从尿液排出
?清心健脾淡竹叶配饮参考
组成参考
建议份量
性味归经
据年版中国药典
淡竹叶
3克
甘、淡,寒。
归心、胃、小肠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治小便赤痛,口舌生疮。
炒麦芽
10克
甘,温。归脾、胃经。
行气消食,健脾开胃
器皿:玻璃杯,玻璃壶,普通茶壶或保温杯等
冲饮方法:用热开水浸润3秒钟后倒去,再倒入热开水泡局或焖局十分钟后可饮,可续饮大半天。
此茶方,淡竹叶清心除烦去热气,炒麦芽的温性平衡淡竹叶的寒性,不至于使胃部过受寒凉,同时起到健脾之力,可以作为日常有需要时的配饮。
如果有肝火或肝气郁结现象,可将炒麦芽换成生麦芽等量,同样的泡局方法,生麦芽性平,健脾力稍弱,在消食的同时缓解肝火和肨气郁结导致的胸部胀闷。
由于淡竹叶寒凉,不建议孕妇食用。当您不熟知自己身体情况时,也可先找知道你体质情况的医生四诊后,再具体配伍更适合的茶饮。
看完今期的健康密语,有无感觉到丝丝的清新凉意呢?快点自己动手做一味清心健脾淡竹叶配饮,做个夏日小清新!
楚惠
佛山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中医药行业"中医保健调理师"职业培训师资
深圳市老中医协会副秘书长
佛山市女企业家协会秘书长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