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朋友圈很多小伙伴又在儿科急诊忙的一趟糊涂。我们来看看新加坡儿科急诊什么样的
:高峥,儿科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八年制,曾担医院(NUH)儿科医生。本文是高医生在新加坡做儿科医生期间所写。
-------------------------
近期的朋友圈连续被“儿科”系列推文强势刷屏:
一夜急诊留观室,五个孩子五个故事
坐标:广东。五个医患沟通的小故事,有喜有悲。小品式的把儿科急诊留观室里的一幕幕展现在外人的眼前。这位高素养的白领妈妈用生动的文笔描写了带自己孩子看病的过程,顺便写了一下在急诊留观室“道听途说”来的对床、隔壁床的其他四个故事。有反复抽搐发作的孩子和无助的家长,有因为心疼孩子而没给孩子打疫苗的“宠溺”家长,从外地专程赶来看病却因为费用捉襟见肘的绝望家长……有了这位妈妈的细腻笔触,急诊留观室听来的故事也的确读来感人肺腑。
2.没去过深夜的儿科急诊,不足以谈人生
坐标:成都。一则多图加解说的写实主义推送,医院儿科急诊见闻。这一篇的场景在儿科急诊挂号大厅和诊室,与上篇中“留观室”的短暂静谧比起来,这里更像是战场的最前线。通篇“描写”的手法多于“记叙”:没有情节跌宕的故事,因为忙乱中没人有心情讲故事。大厅里门庭若市,嘈杂无序,夜已深却人不静,奶瓶与吊瓶齐飞、尿不湿与军大衣相和,“充满焦虑、眼泪和忙乱”……作者也许是患儿家长中的一员,看到这个夜越深反倒越忙乱的儿科急诊赫然出现在以吃火锅、打麻将为主题的“那座阴雨的小城里”,仿佛让人一夜之间尝尽五味,颠覆三观。
相声有句行话叫“三分逗七分捧”——我的交大医学院师弟、曾经的相声搭档、医院的住院医“二师兄”同学直接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