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玩具一——磁力珠
磁力珠黄豆粒大小,非常好玩,在充满想象力的孩子手中可以拼出各种不同形状,然而因误吞磁力珠导致肠道穿孔的儿童屡见不鲜。
日前,不到一岁的女童佳佳(化名)在家中哭闹呕吐,到淮安市一院儿科就诊,在排除其他病因后,检查X光发现肠道内异物,随后转至该院小儿外科行急诊开放手术。手术中发现两粒磁力珠分布在患儿两个肠管间,相互吸引摩擦,已导致肠道穿孔,十分危险。医生取出磁力珠后进行修补,经过半个月的住院后,患儿目前恢复良好。
据小儿外科医生王术明介绍,儿童生性好动,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婴幼儿,抓到东西喜欢往嘴里塞。而近年来,他们发现磁力珠造成的危害往往非常严重。
国际上常用“高斯”作为磁力的单位,根据国际标准,儿童玩具的磁力不能超过50高斯,而市场上一般卖的磁力珠磁力高达高斯,比国际标准高出80倍。儿童误食磁力珠后,它会穿过人体组织互相吸在一起,导致胃肠道穿孔或阻塞。有的儿童甚至一次吃下十几颗,导致多处穿孔。穿孔后消化道内的液体杂质甚至粪便流出腹腔,可能造成腹腔感染,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而如果通过其他方式难以取出,就必须进行开腹手术,创伤大,恢复慢,且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
磁力珠
据统计,吞食异物的孩子年龄段大多在3岁以内,两岁多的孩子最多,这个年龄段的小孩活动范围增多,家长稍有疏忽,孩子就有可能误食这些小物件。不仅有磁力珠被误吞,枣核、瓜子皮、鱼刺、螃蟹壳及骨片等误吞情况也有,在进食这类含“锐器”的食物时,家长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减少孩子接触此类易造成伤害的食物。
另外,花生、大枣、豆类、硬币、首饰等尖锐、硬的物件尽量放在小孩够不到的地方,角落、桌子下方、沙发后面等隐蔽且易掉落食物残渣的地方,需特别警惕。当小孩子食用食物时,家长也应事先仔细去刺、去核,避免进食过程中哄逗、吓唬他们,以免造成意外。
如果孩子是被尖锐的骨头,比如鸡骨头、鱼刺等卡住,不要强行吞咽,否则极易划伤食道,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如果误吞尖锐物后,出现发烧、呕吐及腹部不适等情况,医院就诊。
危险玩具二——网红发光气球
街头出现了一种
新型的夜晚逛街酷炫玩具
发光气球
如此七彩斑斓,真的很美,梦幻般的赶脚......
其实,这种深受孩子与年轻人追捧的网红气球构造很简单,就是一个透明气球、一串五彩LED灯带与三节电池,电池放在一个小小的塑料盒子里,将电源直接与灯带相连,打开开关便可发出亮光。
这种波波球售价一般在25-35元一个,不少家长为了孩子开心还是买了。但是,亲们,别光觉着好看好玩就行,有些事情警察蜀黍一定要告诉你!
警黍科普无论是经典气球、卡通造型气球,还是网红“发光气球”,能漂浮在空气中的一般都可以分为两种,氦气球和氢气球。很多妈妈可能搞不清楚这两种气球有什么区别,只要气球能飞,氦气和氢气又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关系大着呢!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一旦遇到火花,容易发生爆炸、燃烧。早在年,我国有关部门就明文规定,严禁在公共场所灌充手持氢气球。充气球应使用化学性质稳定、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易燃烧的惰性气体——氦气。但是,因为氦气球成本比氢气球高得多,一些商家(特别是不良小贩)是不愿意用氦气来替代氢气的。你带宝宝在街边买的“飘”气球,99%是氢气球!而这种本身就有电流经过的闪闪发光的气球,遇高温容易出现电火花,更是安全系数很低!
让孩子牵着一只氢气球,
绝对不亚于拿着一颗定时炸弹!
南京已有4人被发光气球炸伤!
近日,南京两对情侣买了五六个漂亮的发光气球,乘坐出租车时一人点烟导致气球爆炸。一对情侣轻伤;另一对情侣中女子面部烧伤,而男子面部和双手均二度烧伤以上,目前在住院治疗。
“没想到这么严重”,躺在病床上的王先生这样说。他回忆,昨天晚上他们四个人一起吃完晚饭后,朋友见气球漂亮好玩就在路边买了五六个,随后一起打了个出租车,“上车后兄弟点了一支烟,触碰到了一个气球,然后就砰砰砰接连爆炸了。没想到这么严重,威力很大,当时被炸懵了。”
?关于发光气球,警察蜀黍对你说?
气球里装着的,不只是会“飘空的魔法”,更是孩子们快乐纯真的童年,所以,孩子们会被吸引在所难免。不过,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尽量还是不要给孩子玩气球,跟孩子商量买别的玩具代替。
如果孩子实在想玩,爸妈也要尽量确保孩子的安全!
编辑:赵建来源:网络审核:新教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