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流传一段视频。一对夫妻带着孩子在一家火锅店内等着就餐,孩子坐在靠走道的位置上。一名服务员在上锅底时突然滑倒,将一锅热汤直接扑洒向座位上的小孩,幼童遭到烫伤。
众多网友看到画面后表示揪心,希望视频中的那位小朋友能够平安无事!同时也引发网友激烈讨论,餐厅吃饭时让孩子如何就坐?怎么样保护孩子?再次成为家长和老师们重视的问题。
儿童烫伤,是最不好处理的意外事故之一。
烫伤往往疼痛难忍,很容易引发感染,严重的话会危及生命;
烫伤后容易留下大面积疤痕,不但会影响生理功能,还会影响容貌,带来很大的心理阴影;
孩子懵懂无知、活泼多动,更容易遭受烫伤。
家有孩子的家长们,在带孩子外出吃饭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孩子的安全。
1.家长要预见到风险,事先做好预防。
.孩子小时候,比较好动,且没有自我保护能力,不可控因素太多,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带他们去比较危险的就餐场所用餐。
3.在餐厅,选择一个靠墙的位置,或者不是过道上餐的位置,更小一点的孩子最好可以坐在儿童椅里。以防上菜的时候,碰到孩子。尤其是吃火锅之类的,更要注意。
4.孩子很容易比大人更早吃饱,吃饱后,就坐不住,就会四处撒欢儿。但在有热汤热水的餐馆里撒欢是非常危险的,顾客或服务员端着的汤水都可能会烫伤孩子,所以要提前准备好消耗孩子精力、注意力的玩具、书籍,确保他们安静地坐在自己安全的座位上。
说到烫伤,其实每年都有很多发生在孩子身上“触目惊心”的烫伤事故:
孩子开饮水机烫到胳膊……
孩子拉桌布把热汤打翻……
孩子脚底被幼儿园操场上的木地板烫伤......
家长帮孩子洗澡时先放热水,水温没调好,孩子就坐了进去……
将开水瓶放在地上,被孩子拽倒,孩子一屁股坐在热水里……
这种种烫伤事件,都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件件让我们揪心!
由于孩子年龄小,还没有及时闪躲能力,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就要时刻留心孩子身边的潜在危险,并且做好预防工作!以免类似时事件再次发生!
幼儿园老师
1.开水提前灌入保温桶内,桶盖不要盖严,保持水温在35度—40度左右即可。
.厨房烧的菜汤、稀饭、豆浆、牛奶应提前烧开晾一会,再分发给各班。
3.孩子进餐、饮水或喂药时,温度要适宜,手摸杯子不烫手为宜。
4.各班老师保持进餐前幼儿良好秩序,播放轻松音乐等待开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开饭时应事先把碗分发到桌子中间,然后分别将饭盛到碗内容量三分之二,感觉温度可以,再请幼儿轻轻端在自己面前就餐。
5.天气逐渐转凉,在取暖期间,保证取暖器的安全。
家长
1.暖瓶、饮水机、小太阳等一定要放置妥当,不要让孩子轻易碰到。
.桌上不要放台布,以免孩子在拉扯台布时,弄翻桌上热稀饭、热菜饭、热牛奶或开水而引起烫伤。
3.家长因事外出时,不要在家里留下任何火种,并检查各类电源的安全性。
4.给孩子洗澡时,先放冷水,再放热水,洗澡前应先用手试水温。
5.用热水袋时,睡前一定要拿走;最好不要给孩子用电热毯,更不能在电热毯通电时睡觉。
6.厨房是烫伤事故多发的场所,不要让孩子在厨房玩耍。注意关好厨房门(特别是做饭时)防止孩子的突然闯入;从微波炉中取出食物时,确保孩子不在周围;电饭煲等热容器当盛有热的食物时,不要放在地上和低处;端热汤上桌时注意防止孩子突然跑过来撞到。
7.教育孩子不要玩火。点火用具应放在孩子不能取到之处。煤气不用时关掉开关,以防孩子模仿点火。
8.教给孩子消防和急救常识,让他学会保护自己。
孩子烫伤后,最佳处理时间只有分钟!医生不可能第一时间赶到,孩子能依赖的,只有当时在身边的你,所以学会急救措施,非常必要!
孩子烫伤后,家长和老师必须要做的五件事:冲、脱、泡、盖、送!
一冲
尽可能迅速地用冷水淋浇灼伤部位10~0分钟,越快越好!流动的冷水可迅速带走局部热量,减少进一步热损伤。
二脱
一边冲着冷水,一边去除伤口上的衣物。如果用手无法去除,可以用剪刀剪开衣物。
三泡
继续用冷水持续浸泡10~30分钟,进一步散发热量。
四盖
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毛巾覆盖伤口,并固定,可保持伤口清洁、降低感染的概率。
五送
上面四步做完,立刻送医。
注意:
如果受伤部位渗出液体,或手嘴生殖器被烫伤,在覆盖后立即就医。
对于深度灼伤、灼伤面积大的情况,医院。
小贴士六种错误的烫烧伤处理方法
1.立即用牙膏涂抹——热量不能散开;
.立即用酱油涂抹——引发感染;
3.立即用香油涂抹——引发创面感染;
4.立即用蛋清涂抹——引发感染;
5.立即用绿茶膏涂抹——热量不能散开;
6.立即用盐水涂抹——加重损伤。
转发到你的朋友圈
安全无小事
老师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注意
能执行的就不要再等了
让更多的孩子远离危险
幼儿园安全教育专家
让孩子安全成长
置顶“幼儿园安全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