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放暑假啦!熬过了紧张的期末考试,孩子们开心得像一只只出笼的小鸟,N多的暑假活动开始啦。有些孩子虽然没有了紧张的学业的压力,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孩子暑假在家,玩电脑游戏、手机,没了没完看电视,结果抽动症就找上门了……
看电视带来的抽动症四年级的小刚今年刚刚满10岁,暑假期间,父母都要上班就没有空管他,小刚也就在家自由了。每天做完作业了,除了看电视,就是玩手机游戏。这才没过半个月,就出现了问题,看电视的时候右眼老是挤眼,眼角也跟着抽动。小刚赶紧和妈妈说自己的眼睛不舒服,便去诊所看病,以为只是小问题,开了点眼药水就回家了。
滴了几天眼药水,小刚的情况还是没有得到改变,甚至还出现了抽鼻子和皱眉。妈妈越说他,他越着急动作也就越明显!妈妈也发现了小刚的情况不简单,医院去检查,最后小刚被确诊为“抽动症”。医生说,还好发现的早,不然再拖下去,情况还会更严重。
抽动症是怎么回事?抽动症是临床中发病率越来越高的一种儿童脑性疾病,抽动症在孩子身上发病的概率越来越大,主要症状包括运动抽动和声音抽动。
运动抽动一般首发于面部,逐渐向上肢躯干或下肢发展表现眼肌、面肌、颈肌或上肢肌反复迅速的不规则抽动(运动痉挛),如皱眉、眨眼、抽动鼻子、撅嘴、扮鬼脸、甩头、点头、伸脖和耸肩等,症状加重出现肢体及躯干暴发性不自主运动,如上肢投掷运动、踢腿、顿足、躯干弯曲和扭转等动作,抽动频繁每天可达10余次甚至数百次,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时加重,精神松弛时减轻,睡眠时消失。
声音抽动常见因喉部肌肉抽动,发出重复暴发性无意义的单调异常喉音,如咳嗽、,清喉咙、犬吠声、吼叫声、咂舌声、吹口哨等声响。有的患者会无意识刻板地发出咒骂声,经常重复词或短语(重复语言),模仿他人语言和动作(模仿语言模仿动作),或说粗俗淫秽语言(秽语症)。
抽动症是怎么发生的1、心理因素:有受惊吓,情感激动,忧伤,儿童学习负担过重、长期焦虑不安、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的动画片、生活中经历不愉快的事件等。
2、家庭因素: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或打骂孩子、家长对小孩管教过严、不良家庭环境等。
3、躯体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鼻炎、咽炎、眼睛结膜炎、沙眼等局部刺激而产生。水痘、各型脑炎、肝炎等各种感染后,特别是链球菌感染可能导致严重抽动的突然起病,因此本病又有伴链球菌感染相关的儿童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
4、药源性因素:儿童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或中枢兴奋剂者。
5、行为模仿:有些孩子对别人的眨眼、抽动鼻子、清嗓子等行为很有兴趣,反复模仿而逐渐行为固定下来。
6、遗传因素:家庭中如有抽动症患者则发生本病的机会要比没有者明显增高,故认为与家族遗传有关。
别让抽动症成为孩子一辈子的伤1、注意力不集中:抽动症往往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无法认真学习,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而且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容易发生意外,所以需要家长的时刻照顾。
2、社交障碍:抽动症孩子交际范围小患儿一般都会因为一些动作或声音遭到其他同龄儿童的嘲笑,所以大多都是有自卑、胆怯、缺乏自信的心理。严重影响孩子的交际范围,使孩子的交际范围大大缩小,不利孩子以后的发展
3、心理障碍:抽动症的症状表现异于常人,因此抽动症孩子经常被同伴嘲笑奚落,令患儿生活在极度自卑之中,性格孤僻自闭或者脾气暴躁,发生心理障碍,形成不健全人格,有的孩子会继发精神类疾病,有的孩子会打架斗殴、产生报复仇视社会的心理。
4、伤害别人行为:由于病情加重,抽动症如不及时治疗,会逐渐从一些比较不明显的症状演变成为更为严重的表现。比如踢腿、甩手等等,会对其他人造成伤害的动作行为。
5、对今后的人生发展不利:抽动症的自愈率极低,只有5%左右,大部分抽动症患者随着病情时间的增长而症状变得更加严重,并且病程越长治疗越困难。
抽动症要早发现早治疗小儿神经内科专家王东记主任表示:有部分抽动症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一个方面是因为家长对抽动症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以为孩子过段时间就会好,听之任之,导致孩子的症状逐渐加重。
另一方面抽动症容易被误诊误治,抽动症归属于儿童疑难杂症,很多临床的儿科医生都没有接触过,当碰到抽动症病例的时候,就会容易发生误诊、漏诊的现象。
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疑似抽动症的症状时,一定要医院就诊,早发现早治疗,让孩子早日摆脱疾病的干扰。
猜你喜欢
☆天使公益行
暑期送清凉,天使情暖基层
☆医院动态
我院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应对暑期高峰
☆抽动症有这4个特点,随着孩子的长大还可能加重!
医院邀您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