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多名儿童意外身亡这8种应对方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5.html
这是一篇能救命的文章

近日,连续发生多起儿童意外身亡事件,令家长痛心不已。

孩子的事无小事,爱玩、爱探索是他们的天性,很多父母却粗心依然,导致悲剧总是上演。

《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年)显示:

~年间,我国每年有名0~19岁青少年儿童因伤害而死亡,相当于每天有名。在0~19岁青少年儿童中,1~4岁年龄组为伤害死亡占比最高人群,占33%。而7月和8月是儿童伤害发生的高峰期。

如何能杜绝那些惊心动魄的意外之殇?

又该如何进行急救处理?

小编总结了儿童常遇的8种意外伤害

这些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急救技能建议收藏

但希望大家永远不会用上!

01意外溺水

夏天带娃玩水,也是缓解酷热的好方法,但在孩子玩水时,我们要额外注意孩子的安全。

7月7日,西安市高陵区4名孩子在渭河河道玩耍时,不慎溺水。事发后,有阳光、曙光、鄠邑、国邦等多支救援队参与搜救。很快,救援人员在事发地下游1公里处,找到一名孩子的尸体。

但溺水并不止发生在河边或海边,还记得18年轰动全网的婴儿游泳馆溺亡事件吗?

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到婴幼儿馆游泳,期间工作人员有事离开了。妈妈给孩子套好救生圈后,也转身看起了手机,结果在她身后泳池里,1岁女儿的救生圈翻了,一头扎进水里。

大儿子看到妹妹掉进去,数次扯妈妈的衣服示意,但妈妈并未转身。等到发现女儿溺水时,已过去1分半钟,医院宣布脑死亡,靠呼吸机维持。

小编提醒

屋里有水的地方也要格外当心。澳大利亚儿童意外预防协会指出:“只要5cm水深,只要2分钟时间,就足以导致儿童溺亡。”

安全处方

《淹溺急救专家共识》中提出:不要在第一时间控水,因为控水会延误心肺复苏的时间,应把施救重点放在心肺复苏上。

1岁以下婴儿心肺复苏:

1岁以上婴幼儿及成人心肺复苏操作:

02夺命喷泉

日前,3名儿童在福州一小区的景观池内玩耍时,不慎触电,虽然医护人员紧急实施了抢救,但遗憾的是最终抢救无效,3名儿童不幸身亡。

(医护人员正在给倒在水塘边的三个孩子做心肺复苏)

小编提醒

喷泉水池下面埋有电线等用电设备,随着设备电气线路老化、年久失修等原因出现故障,从而发生漏电事故。这也是“夺命喷泉”出现的最大原因。

安全处方

出现上述情况要尽快做出一下处理:

首先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

就地进行评估和急救,如果触电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对其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辅助支持,帮助触电者恢复心跳和呼吸;

医院进一步救治。

03车内中暑

几乎每年夏天,都会看到把孩子遗忘在车里,导致高温致死的新闻。

近日,湖南岳阳平江县公安局通报一起警情:该所辅警饶某因疏忽,将邻居家4岁男童反锁在自己车内数小时,致孩子身亡。

小编提醒

小编想给各位报一组数据:

暴晒后,车内温度迅速升高。阳光直射下,一小时内密闭车厢内温度可上升20℃以上。就算车外温度26℃,车内在经过30分钟暴晒后,温度也会达到42℃。

高温下,儿童体温迅速上升,体内水分流失的速度远比成年人快,更容易发生“热射病”。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直至死亡。

安全处方

任何情况下,家长和监管人员都不能抱着“就离开一会”的侥幸心理,要养成下车时检查全车的习惯。

■家长要多留心

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大人下车时养成查看后座的习惯,即使是短时间下车也不能把孩子单独留下。

不要贴过暗的车窗膜。万一孩子被困车内,浅一些的车窗膜也好让自己和其他人及时发现。

■教孩子学会自救

家长在日常生活应有意识教孩子解安全带、按喇叭、解锁车门等紧急操作,甚至拍打车窗呼救。

给孩子佩戴电话手表,紧急时联系家长求助。

最好车内自备安全锤,告诉孩子放置的地方和如何砸开车窗。

如果孩子太小,没有力气砸窗逃生,车内要准备儿童哨、小喇叭等发声玩具,让孩子在紧急时能吹哨子求救。

■孩子解救后应这样做

立即吧孩子移动到通风凉快的地方

解开衣扣,脱掉衣服,保证呼吸通畅

及时补液,预防脱水

如果孩子体温在39.5℃以上、昏迷、四肢潮冷,甚至全身痉挛抽搐,说明情况较严重,要立刻就医。

04异物卡喉

端午节期间,一个5岁的孩子被粽子卡住了气管。急救医生赶到时孩子已经没有呼吸。医生通过腹部冲击法,几下就冲出了一大块卡在孩子气管里的粽子。

小编提醒

当吞咽食物的时候,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进入食管,但是因为孩子哭闹或者大笑时,食物误入气管,就会堵塞气道导致无法呼吸而死亡。

如果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孩子因为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导致不可逆的坏死,就算最后抢救成功也会留下很严重的并发症。

当孩子进食时,突然出现表情痛苦、无法咳嗽、不能说话,或脸色发青几乎无法呼吸时,即可确认为异物卡喉。

安全处方完全梗阻窒息的抢救:黄金时间4分钟

急救方法如下:

针对可以站立的孩子我们选择蹲在或者跪在孩子身后这样做:

不可站立的宝宝急救方法如下:

05烫烧伤

烫伤、烧伤在婴幼儿中也比较常见,并且后果可能非常严重,家长们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

近日,医院接诊1名仅17个月大的烫伤儿童,患儿前臂到手指部位烫伤严重,而家人却第一时间为其涂上酱油……医生表示,患儿的情况非常严重,如果不及时救治就会有肢体坏死的风险。

小编提醒

不是只有明火才能导致孩子损伤,像装有茶水的杯子,家里开了好久的灯,广场上的地灯,热的洗澡水,长时间使用的热水袋、暖宝宝等都可能造成孩子烫伤。

另外还有一个更加隐蔽的,就是有时家长会用微波炉给孩子热奶,这种加热方法会导致奶受热不均,有部分奶是温的,但有部分非常热。这样就可能导致孩子消化道烫伤,比起皮肤烫伤要严重而且难治的多,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哦!

安全处方

首先咱们先看下烫烧伤的分度,如下图所示,分别是Ⅰ,Ⅱ,Ⅲ度。

Ⅰ度仅为表皮损伤,表现为皮肤红,有灼痛感,其中晒伤也属于Ⅰ度损伤哦。Ⅱ度损伤及真皮,表现为皮肤上有水泡,疼痛更加明显。Ⅲ度伤及皮肤全层甚至皮下的脂肪、肌肉,表面发白或发黑(碳化了),Ⅲ度是永久性组织损伤。

基于美国烧伤学会和国内资料,我们总结出现了烫烧伤后的处理方法:

如果孩子是Ⅰ度烫烧伤,或者是Ⅱ度烫烧伤,10岁内的孩子烫烧伤面积小于体表面积的5%,大于10岁的孩子,烫烧伤面积小于体表面积的10%;或者是Ⅲ度烫烧伤,面积小于2%,并且没有其他问题。需要采用冲、脱、泡、盖、送的方法进行紧急处理。

注:孩子一个手掌的面积占体表面积的1.25%,按照1%计算即可。

■冲、脱、泡:目的是降温、止痛。使用冷水(自来水就行)对创面进行淋洗,不要使用冰块,因为其会导致疼痛加重或低体温甚至休克。淋洗的过程中将孩子烫烧伤部位的衣物、饰品最好能脱下,该剪的就剪。如果衣物实在是粘在皮肤上了,弄不下来就不用弄了。

Tips:之后将患处泡在冷水中,直到没有疼痛或者疼痛明显减轻为止,冲泡时间上至少15分钟(国内也有推荐冲泡至少30分钟的)。

■盖、送:等孩子不那么痛了,尽量使用干净的,不掉毛的纱布松松的盖在伤处,防止污染,医院诊治。

Tips: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给伤处涂抹牙膏,酱油,蜂蜜,蛋清,锅灰等任何物品,医院就行啦。还有就是,伤处有水泡的时候,保持水泡的完整性对以后不留疤痕非常重要,不要把水泡刺破并把液体放出,切记!

如果孩子的烫烧伤程度或范围超过上面的标准,医院或拨打,尽快让专业人员处理。

06消化道异物

孩子呕吐,你会想到什么?

6月24日,南昌广播电视台报道了一个新闻——1岁4个月的男童因“呕吐不止”医院就诊。

然而,医生在小海的食道中,却发现了一颗纽扣电池!经胃镜探查,纽扣电池周围的食道已经有明显的发黑和糜烂。

小编提醒

出现异物呛噎很危险,预防才是关键。

下面这些食物很危险:

果冻:果冻、布丁这类软滑的食物,不仅非常容易被卡住,果冻含有大量添加剂,也不适合给孩子吃。

各类坚果:美国儿科学会表示,孩子一般在4岁之前都无法掌握咀嚼的技能,所以他们很有可能尝试把食物整个吞下。如果实在想给孩子尝尝坚果等食物,那就在确保不会过敏的基础上,把坚果磨成粉末混到食物中,再给孩子吃;对于稍大的孩子,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咀嚼能力,把大块的食物切成小于1厘米的小块。

带核的水果:如红枣、葡萄、橘子、桂圆、樱桃等,给孩子吃带核的水果时,把果核取出。

小巧光滑的食物:孩子吃蓝莓、糖果、巧克力豆等,要在家长的监督下食用。

黏性大的食物:年糕、汤圆、糍粑等食物,黏性大不容易嚼烂,不建议给咀嚼能力不好的小宝宝吃,大宝宝也要尽量少吃。

此外,孩子吃饭的时候,必须有家长密切监督,严禁边吃边玩,以及大人在一旁逗笑;

孩子哭闹、玩耍或走动的时候,禁止给孩子喂食;

家长要把家中的小物件收好,不让孩子接触到,平时也要仔细观察家中是否有缺少的小物件,例如纽扣、电池、硬币、针等。

(医院在孩子食道里取出来的异物)

安全处方

■学会鉴别孩子的症状

如果孩子吞食了异物,进入胃后初期症状较少。

如果停留在食管狭窄处,孩子会咽不下去、呕吐、流口水,咽喉、脖子、胸部或者腹部疼痛;也可能会咳嗽、呼吸困难、拒食、哭闹或烦躁、痰中带血。

如果出现发热、反复呼吸道感染或肺炎,说明异物出现穿孔或病情进一步发展。

■出现症状别添乱

孩子吞食异物后,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应尽快就医。

不要盲目使用喝香油、喝黏粥的“土方法”。避免弄巧成拙,进一步损伤消化道。

07宠物咬伤

夏天猫狗也容易“烦躁”,即使平时看起来再温顺的猫狗,也有可能突然“烦躁”发起攻击。

此前,北京朝阳区青年路附近多名市民被流浪狗咬伤,其中就一男孩脸部受伤严重,家长称已花费10万元治疗。

上面的儿童还算幸运,在年时,安徽芜湖一名6岁男童被一条黑狗扑倒后咬伤面部,虽然孩子及时得到了救治,但在几天后因狂犬病发去世。

小编提醒

被狗咬、被狗扑、被狗追,夏天显得格外多。各位父母请看好孩子,至少别让孩子随意逗猫狗。

安全处方

■被动物舔,没有破皮

如果孩子仅仅是被动物舔过,没有皮肤破损,属于Ⅰ级暴露。

不会传染狂犬病,家长无需担心,给孩子清洗一下就行了。

■轻咬,有轻微抓伤或擦伤

如果已经破皮,但没有出血,属于Ⅱ级暴露。

使用肥皂水与有压力的流动清水(自来水)交替冲洗,至少15分钟。狂犬病毒在肥皂水中可以灭活;

再用生理盐水冲干净,没有就用清水代替,之后使用碘伏消毒;

把纱布搭在伤口上,不要用力按压或绑住;

完成上述步骤,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WHO推荐,Ⅱ级暴露,如果狗猫看起来非常健康,并且该地区狂犬病发病率非常低,狗猫已经在监控中,可以延迟注射疫苗)

■贯穿伤、有流血或破损伤口被舔

如果孩子伤口贯穿皮肤、有流血,或者已经破损的伤口被动物舔舐了,又或者是被蝙蝠咬了,那么都属于Ⅲ级暴露。

这种情况,不要耽误。

家长按上述Ⅱ级暴露的方法处理后,医院,注射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08误服药物、毒物

孩子分不清楚药物和有毒物质,比较容易出现误食,导致药物过量或者中毒等。

荆门2岁半的好奇小男孩把放在低柜里的管道疏通剂塞进了嘴巴,造成食管烧伤。行胃镜检查发现孩子的全段食管溃疡,并有糜烂性胃炎。

小编提醒

防范误服药物毒物的要点:

把家里的药品、消毒剂等有毒物质,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锁好!

家长服药,最好不要让孩子看到,避免孩子出于好奇而模仿。

安全处方

家长发现孩子误食了药物、毒物,要观察孩子精神状态。

■如果孩子状态挺好的,那可能问题不大

家医院,把药品盒子或说明书也拿着。

医生会根据孩子摄入药品的剂量来判断,决定立即进行处理,还是等孩子自己代谢掉药物。

■呼吸有异味,有呕吐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呼吸有异味,流出很多口水,或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需考虑是误服药品过多,或者吞下毒物(如84消毒液、碱液、农药等),需要立即就医。

■出现意识不清、嗜睡

孩子出现意识不清、谵妄、嗜睡、咽喉有灼烧感、呼吸困难、抽搐等问题,说明情况更加严重,医院治疗。

家长要做以下工作:

从孩子嘴里把残留的物质抠出来。如果是液体的,不容易抠出,可以不做这项;

如果是强酸或强碱性毒物,不要催吐。因为催吐过程会再次损伤孩子的食道、咽喉,难以修复;

把孩子误食的药品、毒物的瓶子、包装盒、说明书、残留物都收集起来,医院;

如果孩子衣物鞋子也浸上毒物,马上脱掉,避免从皮肤再次摄入;

如果孩子皮肤上有灼伤,立即使用清水冲洗15分钟。

■特别提示

家长给孩子喂药,一定要看好剂型和用量,千万不要搞错了。

曾有家长把1ml(毫升)看成1mg(毫克),把5滴看成5ml(毫升),喂给孩子吃。要知道,这样可能会有10倍甚至上千倍的差距啊!

◆写在最后◆

每每看到孩子受伤的新闻,小编心理都特别沉重

希望家长们能收藏这篇文章,并转发给亲朋好友

最好能多看几遍视频,让几种急救方法能够烂熟于心

再次提醒广大家长,

没有“偶然的”事故,

只有“可预防”的伤害!

了解各类安全隐患

让孩子远离意外!

来源: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儿科医生孔令凯、医路向前巍子、小步在家早教、崔玉涛的育学园、儿科医生孔令凯等

//////////

中国医学论坛报为您持续报道北京疫情最新进展,带您深入一线直击抗疫现场,并对疫情提供科学防控策略,敬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shaoshang.com/hjss/62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