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吞咽障碍流行病学数据:
一项包含了例参与者的
流行病学调查
1
#Introduction#
吞咽困难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描述。然而,发展中国家对吞咽困难的患病率却知之甚少;事实上,很少有研究确定了中国人群的吞咽困难患病率,该研究在年发表于SpringerNature。
研究背景:
吞咽是一个通过中枢神经系统(CNS)内多个区域的协调配合来调节和控制的复杂过程。吞咽问题,也被称为吞咽困难和吞咽障碍,是一种可能改变生命并威胁生命的情况。存在吞咽困难风险的三类主要人群包括:脑卒中患者、神经退行性疾病(NDDs)患者和头颈部癌症(HNCs)患者。这些疾病在不同地区的流行程度不同,可能会导致不同地区吞咽困难患病率不同。
多项研究表明,吞咽困难普遍存在于老年人和脑卒中等疾病人群。据估计,在美国,脑卒中后41%患者经历了吞咽困难。而在韩国,有33.7%的社区老年人有吞咽困难症状。一些数据表明,在某些疾病病理改变后,吞咽困难的患病率存在种族差异的情况。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吞咽困难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相反,它是多种不同疾病进程中导致的症状和体征。吞咽问题可能导致脱水、营养不良、误吸、肺炎和生活质量(QOL)的大幅降低。
因此,本研究目的是:①调查和比较中国人群中脑卒中、神经退行性疾病(NDDs)患者和头颈部癌症(HNCs)患者的吞咽困难患病率;②调查在中国多个城市和省份的社区和养老院中老年人的吞咽困难的患病率;③调查中国人群中吞咽困难与营养不良风险的相关性。
2
研究方法
从来自中国的14个省(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山西、江西、山东、吉林、湖北、云南、青海、重庆、新疆)的20家医院以及20个社区和20个养老院招募参与者。
纳入标准
①被诊断为脑卒中、HNCs或NDDs的参与者。并且所有的诊断都需要通过临床病史、神经系统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和(或)活检来确认;
②有了解研究情况的基本能力,并签署州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的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除脑卒中、HNCs或NDDs外,有其他影响吞咽功能的病史;
②与了解研究目的和选择参与相关的能力损害;
③遵从研究小组成员的指令存在困难。
注:养老院和社区的纳入人群:在医院参与者的基础上加上健康老年人。
结果
共有人符合纳入标准。(医院名,养老院和社区名。)
评估
①对于社区和养老院的参与者,采用Ohkuma问卷。如果受试者回答的任何一个问题指示他们有严重的症状(频繁肺炎、哽咽、饮水或进食后明显的声音改变),则被考虑为吞咽困难。
②对于住院患者采用改良饮水试验(MWST)和30ml饮水试验(WST)。受试者者先进行MWST,如果受试者不能完成吞咽,或者出现咳嗽、声音嘶哑或呼吸变化,则被认为存在高风险的误吸。对于未出现以上症状者,则进行WST。I级:吞咽正常,II级-V级:吞咽功能可疑。
③对于资源条件允许的地方,采用VFSS。通过WST检测到疑似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VFSS,PAS评分≥2定义为吞咽异常。
④身体质量指数(BMI):BMI<18.5kg/cm2则可认定为营养不良。
3
研究结果:
①39.4%(/)的参与者被确定为吞咽异常。住院患者中48.12%存在吞咽异常;社区和养老院的老年人中19.2%存在吞咽异常。
②脑卒中吞咽困难的患病率为51.14%,HNCs吞咽困难的患病率为34.4%,NDDs吞咽障碍患病率为48.3%。而社区和养老院的健康老年人吞咽困难的患病率分别为15.94%和24.96%。
③对于有吞咽困难的参与者,营养不良风险的几率是没有吞咽困难的参与者的1.91倍。
1
讨论:
①样本量大,地域范围广是本研究的主要优势之一;
②研究过程中发现到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吞咽困难的患病率高于慢性期患者。这些差异性可能可以用选择偏差来解释:病情较轻、较年轻和自发康复的患者是在家里,医院,因此,可能导致观察到的患病率受到抑制。因此,考虑到这些变量的影响,未来的研究是必要的;
③社区、医院吞咽困难的患病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可能是诊断方法的差异、相关疾病的流行程度、参与者的选择、医疗资源、种族等因素造成的。
5
局限性讨论:
①由于现有设备的限制,只有小部分参与者进行了VFSS的诊断,从而能够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②记录的风险因素的广度相对有限。例如有关精神障碍和饮食习惯等其他因素的数据也可能会影响吞咽功能的评估;
③参与者选择存在偏差,可能会导致一些错误的流行病学分析;
④不能充分了解住院患者的一些其他疾病的细节,如病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这些数据可以更好地说明吞咽困难的原因;
⑤本研究仅纳入了BMI作为粗略营养不良风险筛查的指标。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使用更精确的评估方法,以便更准确评估营养状况。
翻译、图文:温馨,刘子财
编辑:温馨,彭阳
审核:刘惠宇
康复医学科简介
科室简介
汕头大学医医院是集临床、教学、科研和康复为一体的广东省内著名的大医院,是广东省30医院建设单位之一。康复医学科是国家级康复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市临床重点专科,是市康复医学质控中心、市医师协会康复医学分会及市医学会社区康复分会主委单位。是6所本专科医学院校的康复教学实践基地。
科室由病房、门诊、康复治疗中心三个部分组成。目前拥有医技护人员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康复治疗师和副主任护理师各1人,博士3人,硕士9人。科室共有三个病区:康复一区(神经康复病区)、康复二区(骨科康复病区)、康复三区(肌骨疼痛病区)共开放病床张。拥有国内外先进诊疗仪器,并以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传统康复治疗为主要发展方向。
诊疗范围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康复----脑卒中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等。
?脊髓损伤康复----运动功能障碍、二便控制障碍、心理障碍等。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周围神经损伤(术后)、臂丛神经损伤、格林巴利综合征和面瘫等神经系统疾病等。
?骨折术后康复----脊柱骨折、四肢骨折等骨折术后、韧带重建术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肢体的功能障碍等。
?肌骨疼痛康复----运动损伤(肌肉、肌腱、韧带、关节损伤)、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炎、青少年脊柱侧弯等。
?其他疾病康复----乳腺癌宫颈癌等术后淋巴水肿、小儿斜颈、烧伤康复、针灸治疗不孕不育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