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的一则公益广告,引起了人们对儿童安全用药的认识。
据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统计:因为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儿童,陷入无声世界。
因用药不当,中国每年更有难以计数的儿童出现失聪、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很多家长图省事,经常凭自己经验为宝宝选用药品。
片中的主人公浠诺,原本是个爱笑的小姑娘,一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然而,三年前一次不当用药,使她的听力越来越弱,后来,她再也听不到这个世界的声音……而导致浠诺耳聋的罪魁祸首正是用药不当。
临床上有许多药物都具有耳毒性,由这些药物导致的听力丧失,被称为药物中毒性耳聋。而这种耳聋本事可以避免的。
在中国,聋哑儿童中药物性耳聋占30%-40%,药物致聋己成为我国聋儿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
我们的家长都存在哪些常见用药误区呢?
1给儿童服用成人药
不能自己给宝宝随意服用成人药物,即使减少剂量也不行。有些药物确实没有儿童专用的剂型,这时候应该让医生来判断能不能给孩子用。
2洋货一定好过国货
之前看过一则新闻说是一款减肥药,在国外是属于处方药,但却被大家用作日常用药,对肾脏功能有损伤。
你看由于语言障碍,我们无法了解海淘药品的真正用途和用法用量。另外,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体质、生活环境都不太一样,药不一定能通用。
3中药无毒无副作用
之前的一个朋友,有次看她给刚过百天的娃喝中药,我问她娃生病了吗?她说:“没有啊,我们这边的孩子过百天后都要喝这种药,保健作用啦!”
是药三分毒,%植物来源的药物并不代表%安全。提醒家长们不要随意给孩子吃所谓的“小中药”来强身健体。
比如藿香正气水,因含酒精,小儿禁用;仁丹因含朱砂,婴幼儿及儿童忌服;六神丸中的蟾酥有剧毒,婴幼儿服用不当易中毒。
4朋友推荐的药物肯定错不了
每个宝宝的状况不同,生病的原因也不一样,应该由医生判断病人病情后确定需要用哪些药以及如何使用,而不能轻信朋友或熟人的推荐、私下给宝宝服用某些药物。
5滥用抗生素或拒绝抗生素
抗生素类的药物之前监管不严,很多家长在娃咳嗽感冒时,就连退烧药一起买来给娃吃。
抗生素是处方药,不赞成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使用抗生素,但如果在就诊时,医生明确诊断是细菌感染并且开了抗生素,就应当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服用,而不应当抱有排斥心理盲目拒绝。
6多吃药好得快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错觉,以为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于是中药加西药,多种药一起服。
事实上,绝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要经由肝脏代谢灭活,肾脏排泄清除。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还不健全,因此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造成肝肾损伤。
7用药方法不对
之前见有的家长,把胶囊里面的药倒进勺子里喂宝宝吃。这样吃药物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可能还会加重病情,如损害胃黏膜等。
药品的包衣一般有缓控释、遮味、减少胃肠道刺激等作用,将药物分半后,外包衣遭到破坏,药物原有的剂型失去作用,生物利用度、药物稳定性也会发生改变。
8依赖药物轻视护理
有的人感觉娃病了,只要吃完医生开的药就万事大吉了,别说护理了,随便胡吃海喝的都大有人在。
再好的医生治病也需要病人的配合,所以孩子生病了,我们应该加强护理,而不能依赖药物起作用。这是治疗的基础,也是副作用最少的治疗方法。
除了用药有误区之外,家长们还需要注意,用一些土方法给宝贝们喂药或者治疗也是很危险的。
近日,杭州西湖区,某小区内1名女子,抱着她1周岁大的孩子,正焦急地向物业求助:“谁能救救我的孩子?”
只见她怀中的孩子,耷拉着脑袋趴在妈妈身上,毫无意识,脸色发青。原来是家人捏着孩子鼻子喂药时呛着了孩子,造成窒息。家人试过催吐,但不起作用,已拨打,此时救护车还在路上。
眼见孩子的脸色越来越差,正好路过的民警牟优优想起曾学过海姆立克急救法,于是抱起孩子,让他趴在自己的腿上,用合适的力道拍打孩子的背部。拍了几下,孩子“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呼吸逐渐恢复正常,脸色也有所缓和。
随后,救护车赶到,医院,经检查诊断已没有大碍。医生说,孩子是由于连日的腹泻引起痉挛,加上用土办法捏鼻子喂药呛到了,才会出现那么危急的情况!
用土方捏鼻灌药,原来这么危险!幸亏抢救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有些土方真的不能再用了,会害到孩子的!提醒家长,特别是老人帮忙照看孩子的家庭,瞪!大!眼!睛!
偏方1
淘米水治鹅口疮
鹅口疮俗称“雪口”,因口腔粘膜感染白色念珠菌(属霉菌)所致,会让宝宝舌面或口腔里有乳白色的絮状物或奶块样的东西,并且不容易擦掉。
宝宝生了鹅口疮之后,有些家长会用淘米水给宝宝擦洗口腔,认为有“清热退火”的作用,但实际上会让孩子的病情越来越严重。
因为白色念珠菌是一种霉菌,在偏酸的环境中繁殖力很强。而淘米水是不干净的水,在口腔发酵后,会变为弱酸性,利于白色念珠菌的繁殖,这就好比“火上浇油”。
偏方2
母乳治湿疹
母乳并不能治湿疹,反而会把宝宝弄成了“大花脸”。在门诊中,就经常能遇到因为涂抹母乳而导致皮肤发炎的宝宝。
婴幼儿皮肤娇嫩,血管丰富,脸上涂抹母乳,不仅容易滋生细菌,还会使汗腺口、毛孔堵塞,影响汗液、皮脂的分泌排泄,可能使宝宝患上汗腺炎、皮脂腺炎和毛囊炎等皮肤病。
偏方3
银器煮水退烧
网上流传的“银器煮水”、“珍珠粉泡水”等退烧法都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而且也不安全。
偏方4
烫伤后使用牙膏、酱油等
在烫伤之后,很多家长习惯用牙膏、酱油或其它油脂来给宝宝涂抹,认为牙膏有清凉散热的作用。但实际上,牙膏、酱油等不仅会影响烧伤处热量的散发,造成感染,还会增加清理伤口的困难。
偏方5
撒盐治口腔溃疡
盐虽然可以消炎,但同时也会对溃疡面造成很大的负面刺激,让宝宝产生疼痛感。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
孩子不是小白鼠,
经不起这些偏方的瞎折腾!
请提醒更多人注意,
尤其是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安全了我的宝贝》节目,电影,电视剧演员火爆招募中!
实名搜索《安全了我的宝贝》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