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腹股沟区有肿块,究竟是疝气还是鞘膜积

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是非常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但小编发现,还是经常有家长和儿科同行在问:

“小孩能不能不做手术?”

“能不能长大一点再手术?”

“是开刀还是微创手术?”

这些问题,网上可以搜出很多答案,但大多是基于多年前的医疗技术水平,回答的也多数是非专科医生。今天有幸请来了疝病专家-医院主治医师伍涛跃,希望本次专访内容对家长和儿内科同行有所帮助。

本期受访专家

一、什么是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是人体下腹壁靠近大腿根部的一个解剖区域。腹股沟斜疝是指该区域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原因出现孔隙,腹腔内脏器通过该孔隙(腹股沟管)进入阴囊或凸出体表。

若腹腔肠管通过该管道进入阴囊后无法自行还纳入腹腔,造成肠管卡压梗阻、肠管睾丸缺血坏死等症状,则称为嵌顿性斜疝,病情危急,需紧急处理。

为什么会发生腹股沟斜疝?

婴幼儿腹股沟斜疝与鞘膜积液发病机制相同,主要是与先天性鞘状突闭合不全有关,与成人斜疝或鞘膜积液发病机制不同(所以手术方式也不同)。

专业医师看这里:

在胚胎发育期,胎儿睾丸位于腹膜后肾下方,随着胎儿生长发育,睾丸逐渐下降,经腹股沟管进入阴囊,在内环口处随着睾丸下降腹膜向外突出形成一憩室样管状突起,称鞘状突。正常情况下鞘状突远端包绕睾丸形成睾丸固有鞘膜,当睾丸下降完全后,鞘状突均闭锁退化。

如果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形成开放的管道较小,则腹腔液体可进入阴囊,形成鞘膜积液。

如果形成的开放管道较大,腹腔内网膜、肠管、卵巢等脏器可进入阴囊,则可形成斜疝。

女性的鞘状突称Nück管,若Nück管未完全闭合全,形成Nück囊肿或斜疝。

一般家长看这里:

简单地说,宝宝的肚子和阴囊/阴唇之间有个通道(鞘状突),出生后正常来说这个通道会自动闭合。但有些宝宝没有闭合,于是腹腔内的液体或脏器经通道进入腹股沟区分别形成鞘膜积液或斜疝。

根据腹膜鞘状突的闭塞情况不同,小儿腹股沟斜疝分为睾丸疝和精索疝两种,鞘膜积液也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睾丸疝/鞘膜积液较容易被发现,精索疝及鞘膜积液有时因为患儿皮下脂肪厚容易延误诊断。

三、患儿会有什么表现?

疝病专家-伍涛跃医师表示: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是婴幼儿斜疝的主要表现。在患儿哭闹、咳嗽时随着腹压升高包块可出现,患儿平静后包块可消失。肿块较大时患儿有坠胀感。

若不发生嵌顿,患儿一般不会有哭闹、痛苦表现。一旦发生肠管嵌顿,患儿会出现局部红肿、触痛、腹胀呕吐等肠梗阻表现。

伍涛跃指出:由于新生儿对疼痛刺激反应迟钝,加上新生儿皮下脂肪较厚,腹股沟肿块不明显,很容易被家属忽视。这部分患儿常因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症状就诊,这时如果不仔细全面查体,很容易误诊为内科因素导致的腹胀或其他消化道疾病。因此,临床医生对于存在腹胀、血便等症状的新生儿应警惕。

四、如何鉴别鞘膜积液还是斜疝?

鞘膜积液与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的发病机制相同,均为腹膜鞘状突未完全闭合所致。其区别是开放的腹膜鞘状突管腔较为细小,仅容积液通过,使用手电筒照射可见阴囊透亮,即透光试验阳性。

图注:A,新生儿斜疝(精索疝)复位前,由于患儿皮下脂肪较厚,外观并不明显;B,斜疝复位前,透光试验(—);C,斜疝复位后,由于新生儿皮下脂肪厚,与A外观无明显改变;D,阴囊鞘膜积液,透光试验(+)

温馨提示

因为时间和篇幅原因

这期内容先到这里

明天会为您献上

《宝宝腹股沟区有肿块,

究竟是疝气还是鞘膜积液?

疝病专家伍涛跃专访第二期》

治疗方式和术后护理

及注意事项

敬请期待

!!!

洛阳三院(医院)普外科温馨提示

以上仅为科普文章,不可作为诊断和治疗依据。

如有不适,医院请专科医生检查!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更多的人看到

End

▌来源:医学界、洛阳三院普外科

▌后期美工/排版/编辑:医院普外科

你痔疮?这么巧,我也是!

洛阳三院普外科[日间微创病房]健康科普关于慢性胃炎与胃癌前病变的18个问题,你必须了解《我叫息肉,是癌的近亲》一封来自息肉的认罪书

洛阳三院普外科[息肉]健康科普第二期我是息肉,很可能变成癌丨洛阳三院普外科[息肉]健康科普第一期痔疮,其实是个神仙下凡的故事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良性还是恶性?这项检查最准确!体检发现胆囊息肉怎么办?以下几种情况警惕息肉癌变好好的乳房,怎么就得了乳腺癌?史上最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科普文章来了~

想了解更多普外科疾病咨询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直接咨询专家、预约挂号

↓↓↓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shaoshang.com/sshl/4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