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是儿童意外发生的高发时段,下面介绍几种家庭急救方法,目的是让大家在遇到儿童意外时正确估计严重程度,进行必要的处理以争取抢救时间,而主要不是为了教会大家如何在家里进行儿童疾病抢救。
一、气管异物堵塞
危险程度:★★★★★
孩子是靠舌头认识这个世界的,加上过年家里多准备零食,所以小物品、花生、枣核等最容易在他们笑的时候被意外吸入气管,急救请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
1、对于3岁以内的宝宝,救护人员可以把宝宝倒立抱起来,一只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用手捏住孩子颧骨,让其脸朝下的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另一只手拍打其背上拍5-6次,如果异物已经吐出来,就可以停止重复这个动作。、
2.如果异物未吐出,可以把孩子翻过来,让宝宝躺在坚硬的地面上,或者抢救者跪下,把宝宝放在两条腿之间,宝宝的面朝前,抢救者用两手的中指或者食指,放在宝宝胸廓和肚脐下的腹部位置,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是千万不能用力过猛,以免伤了宝宝的内脏,这个动作可以重复做,直到宝宝把异物排出。
3、对于3岁以上儿童:在孩子背后,双手放于孩子肚脐和胸骨间,一收握拳,另一手包住拳头;双臂用力收紧,瞬间按压孩子胸部;持续几次挤压,直到气管堵塞解除。
二、烧烫伤、炸伤
危险程度:★★★
冬季天冷,家里多会准备开水备用,或过年做油炸食品,导致开水、热汤或油烫伤高发,春节期间多见手抓爆竹炸伤,有些地方初七送火神,烧伤偶见。轻度烧烫伤立即用流水冲洗15-30分钟,除去衣物,医院就诊检查。重度烧伤或烫伤有呼吸暂停者行人工呼吸,送院急救。
三、电击伤
危险程度:★★★★★
幼儿好奇心强,无危险判断能力,很喜欢用手指或持导电物体捅插电源插座,因此造成触电的事件发生不少。
发现儿童触电后,不要徒手去拉拽触电者,一定要确认关闭电源后再施救,脱离电源后,将触电者脱离安全区域,检查意识、呼吸、心跳,必要时实施心肺复苏现场急救,并呼叫紧急医疗救援。
四、溺水
危险程度:★★★★★
溺水可能是儿童第一大死亡原因,不可不防。
处理:抢救时间最关键,大脑在缺氧5分钟内即发生不可逆损伤,第一时间将宝宝抱出水面;用手将宝宝口腔撬开,将口中的呕吐物、污物取出,将舌头偏向口腔一侧,避免舌堵口腔内气道;解开宝宝的衣服,保持呼吸畅通;如果孩子没有了呼吸及心率,有条件者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早期抢救。
五、外伤(开放性损伤、骨折、高处跌落等)
危险程度:★★★★
1、表皮擦伤清洗消毒包扎就可以了,若伤口比较深或不好清洁,医院就诊,一般需要打破伤风针。
2、脚或关节扭伤24小时内需冰敷,医院就诊检查。
3、高处跌落或碰撞怀疑骨折应先就地观察5分钟,勿动,怀疑骨折应就地取材固定,医院就诊;若伴有恶心、口齿不清、头痛等表现,提示脑震荡,医院检查;若出现意识反常,例如目光呆滞、呼叫不醒、全身松软,提示孩子有脑部损伤较重,需要立即拨打,评估孩子意识和呼吸,如果你发现孩子呼叫不应,没有呼吸的时候,可实行心肺复苏。注意若怀疑颈椎损伤,不要移动、摇晃孩子,避免加重颈椎损伤,紧急情况下可将孩子维持原姿势平移于坚固的平板上紧急送医。
六、动物抓伤
危险程度:★★★
马上对咬伤部位用流水或双氧水冲洗;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创口血迹;在24医院注射破伤风预防针和狂犬疫苗。
七、食物中毒
危险程度:★★★★
食物中毒的症状随污染物的来源、人体是否脱水、是否发生低血压等而不同,通常包括:腹泻、恶心、腹痛、呕吐、脱水等。
处理包括:
1、饮水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
2、催吐首先不建议对婴儿、昏迷的孩子进行催吐。如果孩子清醒,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孩子的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催吐时应注意孩子处于前倾的体位,避免误吸呕吐物,造成窒息。
3、封存将孩子吃过的食物进行封存,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4、呼救带上导致中毒的食物,打呼救。
八、癫痫发作
危险程度:★★★★
孩子癫痫发作,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跌倒在地,并见眼球上窜,口吐白沫,呼吸暂停,面色发绀,咬牙或咬舌、有的伴有大小便失禁,四肢强直并阵挛抽搐,持续1~2分钟后抽搐停止,患者醒转对整个过程无回忆,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
发作时处理有:限制在床上活动,加上护栏,防止坠床,家长要时时守护。对大发作的患儿应立即松解衣服,头侧向一边,将裹有纱布的压舌板(或筷子)塞入上下齿之间,避免舌头咬伤,并随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预防窒息。出现癫痫持续状态时,可指压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帮助止痉,医院抢救。
九、腹痛
危险程度:★★★★
小儿腹痛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原因:
(1)胃肠功能紊乱:
婴幼儿肠痉挛,饮食不当、便秘、吞咽大量空气致胃肠胀气。
(2)腹外疾病伴腹痛:尤其大叶性肺炎、过敏性紫癜(腹型)、腹型癫痫等。
(3)腹部内脏的病变:
①炎症,如阑尾炎、肠炎、肝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等。
②梗阻,如肠套叠、肠梗阻、胆道蛔虫症等。
③穿孔、破裂,如胃、十二指肠穿孔,脾破裂等。
所以,当患儿出现腹痛症状,不能一律中医推拿一下就好了,应该注意观察,分析原因,及时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附:婴儿儿童心肺复苏步骤(来源第一妇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