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以《保婴神术按摩经》等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为标志。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调理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02小儿推拿的作用小儿推拿护理作用有哪些呢?据专家介绍,小儿推拿护理作用可概括为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
1、提高婴幼儿免疫力
婴幼儿的脏腑娇嫩,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因此,宝宝对各种的疾病的抵抗、防御能力较弱,易患各种疾病。现代医学证实:按摩通过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强孩子体制、减少生病,让儿童健康成长。
健康宝宝坚持保健按摩,可进一步增强体质,一旦有外邪侵袭人体时,可以不生病,或者即使生病了也病情轻浅、好得快。对于体质较弱的小儿来说,日常保健按摩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每天坚持为宝宝进行保健按摩,可以让宝宝更好的发育和生长,大大降低生病几率。
2、增进食欲,促进消化
实验证明,对脾俞、胃俞穴按摩1-2分钟后大多引起胃蠕动增强;足三里穴按摩后则大多引起胃蠕动减弱。值得提出的是,按摩足三里穴对消化系统具有兴奋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在胃蠕动增强时,按摩足三里穴往往使胃蠕动减弱,而当胃蠕动减弱时,按摩后则增强。所以对于厌食、消化不良、积食等宝宝做小儿推拿也会很有帮助。宝宝只有吃得好,才能保证有充足的营养供生长发育,最终,达到增强儿童体制、健康成长的目的。
3、改善婴幼儿睡眠出生不久的婴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容易产生疲劳,因此需要充足而深沉的睡眠,这样可使其保持愉快的情绪并诱发食欲,这对婴幼儿的成长大有裨益。所以有如入睡困难、夜啼、睡卧不安的宝宝也可做推拿调理。
4、调节神经系统
不同部位的按摩,刺激的神经系统不同,达到的功效也各有针对性。如背俞穴的按摩治疗,可通过脊神经反射,影响脊髓和大脑的调节功能,从而使相应脏器的功能发生变化。经常按摩可以减轻机体对刺激的应激反应。按摩过程中包括触觉在内的所有感官都会收到刺激,这样就为感官统合系统的发展打好了基础。所以经常做推拿的宝宝较同龄未做过推拿的宝宝在神经系统发育,以及运动协调能力方面的发育会更强。所以要想宝宝的未来神经系统和运动协调能力更好的家长,小儿推拿是不好的选择之一。
5、调节情绪
小儿出生后对新环境会产生不适,先前温暖、熟悉、有限的空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从未见过的新环境,此时,宝宝常表现哭闹。当宝宝哭闹时,身体会产生压力激素,这时免疫力也会下降。如果常给他们做抚摸或按摩,能帮助他们降低压力激素,稳定情绪,尽快适应新环境。例如胸部按摩可以使呼吸顺畅,腹部按摩可以消除胀气。通过按摩可以让宝宝的压力激素降低,免疫力恢复,放松情绪。所以做过推拿的宝宝的性格会更活泼开朗,对疼痛的忍受能力也会更坚强。
6、毒副作用小小儿推拿是通过各种手法对小儿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疾病治疗、预防和强身健体目的的一种中医治疗手段。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但小儿推拿是一种外治手段,毒副作用极小,其是小儿推拿的最大优势。
03小儿推拿的手法小儿推拿的治疗法则谨守病机,以期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由于小儿肌肤娇嫩、神气怯弱,因此在推拿治病时,特别要注意手法,强调轻柔、渗透,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操作的基本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掐法、搓法、拿法、运法、捏法、擦法、捣法、捻法、刮法、摇法、拍法。
小儿推拿的手法会根据推拿的不同部位而有所区别,推拿不同部位功效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针对常见部位的小儿推拿手法来做一个基本的了解。
小儿推拿手法及穴位
1、肺经
位置:无名指螺纹面。
主治:胸闷、咳喘。
操作:旋推或向指尖方向直推约次,或由指尖向上直推次。
2、脾经
位置:拇指螺纹面、拇指桡侧缘。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
操作:旋推拇指螺面或屈其拇指,沿拇指桡侧缘直推约次,或直推拇指螺面约次。
3、胃经
位置:拇指掌面第二节或大鱼肌外侧缘。
主治:腹泻、呕吐。
操作:直推次。
4、小肠
位置:小指尺侧缘。
主治:遗尿、尿赤。
操作:从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反之,推50次。
5、虎口
位置:手背侧第一、二掌骨之中,稍偏食指(即合谷穴)。
主治:感冒、牙痛。
操作:拿3-5次。
6、内八卦
位置:掌心劳宫穴四周。
主治:咳喘、呕吐、腹泻。
操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用运法50次,掐3~5次。
7、二人上马
位置:手背侧小指与无名指指关节后陷中。
主治:牙痛、惊、腹痛、脱肛。
操作:掐3-5次,揉30次。
8、六府
位置:前臂尺侧缘(神门到少海)。
主治:发热、汗多、便秘。
操作:直推次。
9、三关
位置:前臂桡侧缘(太渊穴到曲池穴)。
主治:发热、恶寒、无汗。
操作:直推次。
10、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主治:发热、咳喘。
操作:按、揉50次,或沿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分推30次。
11、腹
位置:腹部。
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疳积。
操作:指摩、掌摩约5-10分钟;沿季肋向外分推。
12、龟尾
位置:尾骨端到肛门之间(即长强穴)。
主治:腹泻、脱肛、便秘。
操作:揉、旋推次,掐3-5次。
04小儿推拿注意事项1、推拿时家长要保持双手清洁,摘去戒指、手镯等饰物。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锉锉平。冬季推拿时双手宜暖。
2、小儿推拿适用对象为0-9的小儿,初生儿太娇嫩了,不适宜推拿,一般建议6个月以上的婴儿才尝试推拿。3、小儿推拿治疗前,必须有明确的诊断。如果家长不能肯定,医院就诊。
4、给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推拿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
5、在施行手法时要注意小儿的体位姿势,原则上以使小儿舒适为宜,并能消除其恐惧感,同时还要便于操作。
6、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
7、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10—20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
8、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轻快、持久。
9、如果有骨折、创伤性出血、皮肤破损、皮肤溃疡、烧伤、烫伤、急性、烈性传染病、癌症及危重病症等症状者不宜进行推拿。
10、小儿皮肤娇嫩,按摩时切勿抓破小儿皮肤。家庭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质,以防推拿时皮肤破损。
关于我们玉蕴时光作为江苏首家孕娩管理中心,除了为孕妈提供一系列的关爱服务,如孕期营养咨询、心理咨询、新生儿护理、快乐分娩、拉玛泽呼吸法等课程外,还为孕妈开展了产前管理、母乳喂养、产后康复、小儿推拿、导乐陪伴、IPEN自然胎盘疗法等服务。
想get更多技能,请添加Zoey!
文章中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整理
赞赏